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中国有句俗话叫“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说当人们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怒火攻心、头脑发涨作出决断时,不分清红皂白,不辨是非曲直,不管后果如何,一味逞强蛮干,鲁莽从事,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悲剧。由此,
中国有句俗话叫“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说当人们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怒火攻心、头脑发涨作出决断时,不分清红皂白,不辨是非曲直,不管后果如何,一味逞强蛮干,鲁莽从事,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悲剧。
由此,我想到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个豚鱼游到桥下,不小心一脑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看路,却气得忘乎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漂上水面,非要看看是谁跟它过不去,结果被老鹰抓走填了肚子。苏东坡借鱼喻人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无独有偶,刘备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怒失天下的故事也很典型。经过诸葛亮的惨淡谋划,三分天下刘备已占其一,还在孙权眼鼻底下插进一颗钉子,南扼东吴,北控曹魏,虎视眈眈盘卧荆州。如果他能按孔明的策略,协拢孙权,并击曹操,便可稳操胜券一统天下。然而荆州被袭、关羽被杀后,刘备以泪洗面,方寸大乱,口口声声要“为吾弟报仇”,及至张飞遇害,刘备更是怒不可遏,不管三七二十一,亲率大军前去复仇。因报仇心切,听不进任何意见,大热天将军营驻扎在绿荫密林中,结果被白面书生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败归至白帝城便一命呜呼,从此西蜀一蹶不振。
“三七二十一”是科学规律,是客观存在。违背了它,就违背了事物的发展,就会摔跟头,吃苦头。因此,无论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管“三七二十一”。
敬畏法纪,常想后果。法纪是由国家制定的专门约束行为的一种规矩,既是我们生活中的安全通道,也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道警戒线;既是对个人的约束,也是对个人的保护。一个人如果无视法纪的存在,就会闯“红灯”,越“雷池”,甚至惹上牢狱之灾。“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话并没有道理,事实上因“胆小”而“饿死”者少而又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容易使人不辨是非,鲁莽行事,酿成恶果。因此,我们要管“三七二十一”,对法纪心存敬畏,不越位,不触雷。遇到任何事情都三思而后行,多问几个为什么,常想后果的严重性。只有这样既“胆小”又顾后,才能如古人说的那样:“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规,亦不出大格。”
控制愤怒,心态平和。亚里士多德指出:“愤怒,就精神的配置而言,属于野兽一样的激情,它能经常反复,是一种残忍而百折不挠的力量,从而成为凶杀的根源,不幸的盟友,伤害和耻辱的帮凶。”无数事实证明,愤怒之火一经点燃,往往烧毁理智的栅栏,无视危害后果的存在,从而让人做出悔恨终生的事来。由此可见,如果理智控制不了感情,任由愤怒的波涛泛滥,有时候它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一点也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因此,善于控制愤怒,用理智战胜感情至关重要。当然,制怒的方法有千百种。像林则徐的“制怒”牌匾提示法、美国一位前总统的“暂停一分钟”等等。制怒的方法可以来自外界,也可以源于自身,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以适合自己且及时有效为最佳。但我认为,既然怒由心生,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一颗平和大度的心态,理智行事,冷静应对,应该是制怒的主要途径。
勤于思考,寻找对策。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能思维,能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实践。思考,能使人拨开迷雾发现事物的本质,探求到事物发展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可以说勤于思考的大脑总是机敏的。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一次草率行动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抱着“要管三七二十一”的负责心态,认真思考,多想办法,用平时所学的知识,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
要管“三七二十一”,是人生的大智慧。它管出的是理智、清醒,是责任、勤奋,更是平安、和谐、幸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