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天空
作者:生花笔时间:2024-11-14 12:02:05热度:0
导读:不平则鸣,官逼民反,正表现了老百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心理。自古而然,民谣是民心的代言,反映时代特色,折射百姓心声。反映在酒上,民谣的鼎盛时期无论如何也该推当世,也许是物质决定精神的缘故吧。
不平则鸣,官逼民反,正表现了老百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心理。自古而然,民谣是民心的代言,反映时代特色,折射百姓心声。
反映在酒上,民谣的鼎盛时期无论如何也该推当世,也许是物质决定精神的缘故吧。但如果说这精神果真能反作用于物质的话,那才是我推出此篇的初衷和理由,大概我的祈求还真的不小,也算“勃勃”罢。
八十年代初期,就有“烟卷一递,说话和气;酒盅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横,说啥都行”的民谣牵扯着了酒字。不知什么原因,那时人的胃口还不是很大,与后来的“抽根烟管一会儿,喝顿酒管一阵儿”相比,还是“落后”了许多。
酒文化的绚丽缤纷,关于酒的谣谚也异军突起,今撮录几则以点评之,供有心或无心者共同玩赏。
关于倒啤酒的手法就有篡改成语的这样的四句话,叫做“歪门斜(邪)倒(道),杯(卑)壁(鄙)下流,恶罐(贯)满盈,改斜(邪)归正。”这倒酒的四个步骤可谓贴切近理,入木三分。但“恶贯满盈”之后,恐怕难有“改斜归正”的机会,为人还是别弄到这步田地再思悔改。
有一则说酒量的民谣说:“半斤漱漱口,一斤算喝酒,斤半健步走,二斤扶墙头,喝了二斤半,墙走我不走”。酒有别肠,量分大小,喝到“墙走我不走”的地步已是酩酊大醉了。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有段著名的唱词,有位“忠贞不渝”的酒徒给改成了这模样:“娘啊娘,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酒厂旁。让儿的坟墓冲着酒缸,让儿常闻那大曲的香,馋了我就来二两”。生而爱酒,死而不已。
诗人郭小川说:“财主醉了,因为心黑;衙役醉了,因为受贿”。现在没有了“财主”和“衙役”,却有着这名号的同义人等,也仍然有着醉的时候,是不是心黑和受贿就不知道了。
有谚曰:“你不醉我不醉,马路边上谁来睡?你喝醉我喝醉,医院里边来开会,不必担心不必悔,反正医疗是公费”。这表现的是醉的潇洒悲壮?还是捎带着暗示我们的公费医疗亟待改革?
还有谚曰:“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机关没经费,喝得老婆分开睡。告状告到党委会,党委说,经费已打入预算内。再告告到纪检委,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我也天天醉”。其实这样的机关,这样的书记按正理来说应该不多,但这民谣可以说把因酒而生的腐败现象控诉得“字字血,声声泪”。
面对官场的腐败,有些身在其位者有的也是知道收敛的。象这样“喝酒二两不醉,打牌五元以内,跳舞只能摸背,晚上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睡”。“回家睡”虽然好像有点无奈式的克己复礼,但总比夜不归宿的好。像如此“抽鬼子烟,打外国的,嗅洋蜜,跳霹雳,喝威士忌,洗桑拿浴”便不怎么样,不论是权人,还是钱人,我告诉你,准不是好人。
喝酒能体现人的性格。说“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最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可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快调走”。这究竟是怎么个道理,我琢磨不透,故不敢误导。
“当官不怕饮酒难,千杯万盏只等闲。习水洋河腾细浪,孔府佳酿走泥丸。酒鬼下肚肚里暖,特曲壮胆胆不寒。更喜茅台五粮液,诸君饮后尽开颜”。
有人开颜,必有人胆寒,角色与位置不一样,感受也就不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天空也有着一轮明月,冷照着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