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下)
作者:象刻时间:2024-11-13 16:28:00热度:0
导读:清官的蜕变王廷赞出身寒微,懂得民之疾苦。他为官谨慎,官声颇佳。在平反冤狱、振兴文教、兴修水制等方面皆有建树,口碑不错。他接替王亶望出任甘肃布政使后,发觉监粮折银不符合“捐监”规定,便向总督勒尔谨汇报,
清官的蜕变
王廷赞出身寒微,懂得民之疾苦。他为官谨慎,官声颇佳。在平反冤狱、振兴文教、兴修水制等方面皆有建树,口碑不错。他接替王亶望出任甘肃布政使后,发觉监粮折银不符合“捐监”规定,便向总督勒尔谨汇报,并建议停捐。他不知道勒尔谨既是这起贪案的保护伞,也是受益者。勒尔谨宣称:王亶望是乾隆钦定“能臣”,不能妄加猜忌。并暗示“纳粮捐监”是朝廷批准的既定方针,不能改。此时的甘肃已经上下联通,沆瀣一气。王廷赞孤掌难鸣,得不到总督支持,他无法揭开官场黑幕。王廷赞感觉到“监捐”这趟水很深,未必能趟得过。审时度势之后,他选择了妥协,继续执行王亶望旧政。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至四十六年初,在王廷赞任上,又办理监粮500多万石。王廷赞也由此从廉吏蜕变成了贪官。
乾隆对他的臣下其实并不放心,暗中一直关注着甘肃“监粮”的执行情况。乾隆四十二年初,刑部尚书袁守侗受命赴甘肃考察粮食储备。王廷赞和州、县官吏串通,来了个瞒天过海。他们在仓内架设木板,只在木板上面铺一层谷物。袁守侗见到“粮仓满囤”,便回京复命。向乾隆奏称“仓粮系属实贮”。王廷赞弄虚作假,瞒过了精明的乾隆。
甘肃官员集体贪腐案,在隐匿了7年之后。终因撒拉族人苏四十三的反清起义,而彻底败露。苏四十三兵困兰州,乾隆震惊,立派阿桂领兵征剿。阿桂大军入甘后,连遭阴雨,行军受阻。乾隆接到奏报后,心中疑窦顿生。因为在甘肃以往上报的材料中,一直都说连年干旱,从未提过下雨。他怀疑勒尔谨在糊弄他,联想到苏四十三造反,也系勒尔谨为政不力所致。一怒之下,乾隆撤了勒尔谨的总督之职,并下令阿桂彻查。甘肃官员人心惶惶,王廷赞见事不妙,连忙上奏。说:“臣甘愿将历年积存廉俸银四万两,缴贮甘肃藩库,以资兵饷。”这道奏折弄巧成拙。乾心想:“王延赞仅任甘肃藩司,何以家计充裕?”当即传谕阿桂和接任勒尔谨总督的李侍尧,严查王延赞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来。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一桩惊天大案。整个案件涉及到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吏113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省。一时间震动了全国,时称“甘肃冒赈案”。乾隆道:“甘肃此案,上下勾通,侵帑剥民,盈千累万,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案内各犯,俱属法无可贷。”乾隆四十六年秋七月,乾隆降旨:总督勒尔谨赐令自尽、两任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兰州知府蒋全迪正法。
历史是一面镜子,像王亶望那样的假“能臣”现在也有。他们心口不一,“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日前,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而被调查。廖少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高官。但今年六月,他还慷慨激昂地要求下属坚守“三道防线”、“廉政五关”,还和与会人员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前一阵子下台的季建业,也是这样一个人物,他要求干部能“正确对待权、利、能、廉”。就任南京市长时,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市长”,并表示“做到不为亲戚朋友谋私利,不允许亲友家人打我的旗号办事、拉工程,不干涉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方面的事项”。他们和王亶望一样,表面是“能臣”实际却是贪官。今年9月落马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任南陵县委书记时,得知朱镕基要来视察粮站。而他的粮仓却是一座空库,便连忙从外地调粮1031吨,安排二百余人通宵大干了四天,硬是人造了一个粮食满仓的景象。其手法和当年王廷赞欺骗袁守侗如出一辙。
可见一个官员不能光听他们说些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些什么。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官员都是经过层层考核才得以步步高升的。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干部任用制度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