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曹雪芹顶讽刺的便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因此宝玉不是才子,黛玉也非佳人。在《红楼》之前的小说故事里,佳人多半出身世家,必定才华横溢,艳冠群芳,身边必定跟一名贴心护主、知文识墨的俏丽丫鬟。黛玉确有“希世之容”
曹雪芹顶讽刺的便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因此宝玉不是才子,黛玉也非佳人。在《红楼》之前的小说故事里,佳人多半出身世家,必定才华横溢,艳冠群芳,身边必定跟一名贴心护主、知文识墨的俏丽丫鬟。黛玉确有“希世之容”,但后来来了一个宝琴,这才是一等的美人;黛玉亦有才,然大观园中可与其媲美者还有宝钗、湘云、妙玉;黛玉有丫鬟紫鹃,紫鹃固然贴心、漂亮,却始终不够聪明伶俐,虽相伴多年,并未耳濡目染,未读一点书,常因自己的卤莽给自家姑娘添麻烦。
因此黛玉对宝玉,是少女爱上了少男,表妹爱上了表哥,一颗心爱上了另一颗心。
黛玉的美和才,都不是那个时代甚至包括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主流。她的美在于瘦削和柔弱,过去的时代需要肥臀好生孩子,现在的时代需要丰胸好养眼,她都没有。她的才用来直抒胸臆,过去的时代讲究女人无才,旧书中有才的女子不过几类:流落风尘的歌舞伎或妓女、与才子私会时候的佳人、嫁人之后借以排遣闺怨的少妇,如此情形下表露的才情无非用来取悦男子,一如当时的男子借八股文章来讨好皇权,那是一种不得已的出卖和妥协;现在的时代也讲“才女”,原本生活在社会某个角落的女孩一旦被称作“才女”,总是她的文章已为世人所知,一旦被社会公认,总是要具有一些社会的责任感的,不好再纠缠在小儿女的琐事之上,于是才女便被毁掉了。在我固执的认为里,黛玉才是才女,她的诗不为社交、不为闺中游戏,她的诗为自己而写,为她的心上连着的那一颗心而写。黛玉的美和才都是留给自己的,不迎合,不为博取任何人和事,诗社中的争出第一,那是纯粹的文人式的比拼才学。
黛玉直率,爱就是爱,不隐藏。她爱宝玉之深,从她红着脸接受“潇湘妃子”这个名字中便可看出,那样的时代与家族里,一个未出阁的女孩,竟将自己认作别人的妃子。虽是游戏,但人人都晓得她爱哭,人人都晓得娥皇女英为舜帝泪洒湘妃竹,气绝而亡,这样的接受几乎是承认了自己爱宝玉的心,这不是一般的勇气
黛玉聪明,但是又不够绝顶聪明,绝顶聪明之人如宝钗,是懂得隐忍自己的好恶的。黛玉一双慧眼看清一切,却错在不知道“藏拙”,而这恰便是宝钗的长处所在,宝钗说“淡极始知花更艳”,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她熟读各类书籍,大抵包括兵法,此句一出,可知宝钗此前种种都是忍和藏的,不是说宝钗不好,她的好在别处,她心里也有强烈的渴望,可是她不是黛玉,她自小受的教育让她只能忍和藏,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当薛蟠说她心里头惦着宝玉时她要那样的伤心,这样一个冷如坚实的少女的伤心落泪俨然是因为心事被点破,忽然间的被人洞悉,难免是要狗急跳墙的。
黛玉纯洁,宝玉的知心让她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眼泪和心血,宝钗偶尔的关心让她铭感五内从此不计前嫌,而黛玉始终不过是宝钗众多朋友中的一个罢了,宝钗和谁都好,她也是累的呀……
在我的认为里,黛玉绝非死于金玉良缘缔结之时,石头记前八十回字字隐忍,不会到了百回左右来一个如今人所见续作这般惊心动魄的高潮。关于这段三角恋,我倒是赞同86版电视剧的结局,黛玉因相思情苦,泪尽而亡,此后宝玉宝钗奉旨成婚,某个昏黄的夜里,宝玉思念故人不已,遇上明理如宝钗的妻子,于是两人共怀黛玉。宝钗的痛苦在于,她是最照着那个时代的规则做事的,然而她亦是薄命,宝钗或许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无知者无畏,如黛玉,她看清之后选择的是叛逆,叛逆之时她以为可以解脱,结果她错了。宝钗或许是连这一层也看透了,什么都看透之后发现实在无路可走,倒不如顺着规则,起码得到这一世的清净。那个昏黄的夜里,当宝钗想起黛玉的时候,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怜悯和同情:颦儿你以为我就快乐吗,我也是没有办法呀……想到这一层,当年秋风秋雨之夜的午后,宝钗说你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我其实是一样的人--大抵说的是,任凭你我如何,这个社会总是没有你我的容身之处的。
总之红楼女子皆薄命,无论是认命的,反抗的,屈服的,挣扎的,纯洁美丽聪明直率才情如黛玉如此,鄙薄如那些管家婆子亦如此,我不能选择我的快乐我的死,我无论怎么活,一切都已经注定了,而黛玉值得人尊敬的地方在于,我始终不会顺从,这一点,在她的影子--晴雯身上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