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败垂成论
作者:海心时间:2025-04-13 17:30:09热度:0
导读:凡人做事,最可悲的是功败垂成,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这个词语还不足以说出功败垂成的哀痛,因为虽然功亏一篑,毕竟还有其他的在,若是说山,差那么一点半点的应该还能成形。九仞并不高,
凡人做事,最可悲的是功败垂成,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这个词语还不足以说出功败垂成的哀痛,因为虽然功亏一篑,毕竟还有其他的在,若是说山,差那么一点半点的应该还能成形。九仞并不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么小的山,还容易功亏一篑,小事也可能功败垂成。反映功败垂成的哀痛的词语,有一个更形象“千丈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因为忽视了一个蚁穴,而使千丈的大堤为此崩溃。这个代价就很大了。世人之所以常用前一个成语比喻,是因为功败垂成也往往有所成就,只是能做完美而没有去尽力做完美。
人就活一辈子,虽然佛教讲求轮回,基督教讲求天堂地狱,道教讲求长生。只是轮回一说,有没有很难确定,因为总要忘记所谓的前世,而但凡人没了记忆,生命便很难说是历经过,也就是人只活现世的一辈子了,苦若是不能感知,便不为苦,所谓“一箪食,一瓢饮”(《论语》)也有快乐的人,乐若是不能感知,也不为乐,所谓“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也是无福之人。基督教说的天堂地狱,更是一个缥缈的无法到达的未来,至于道教的长生,据说他们炼丹倒是发明了火药。总之,宗教之类的大多是劝人为善,往往用不可知的虚渺来劝导人。世间唯“上智和下愚不移”(《论语》),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被教导的。所谓“人性如素丝,染于黄则黄,染于青则青”(《墨子》)。只是事物往往利弊依存,宗教的好处是鼓励人为善,不好的地方是让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缥缈的未来,认为什么事情不用太用心,就如一个原来的儿童动画片里表达的一样“明天,还有明天呢。”,宗教有利于陶冶一个人的灵魂,但是容易抹煞一个人对人生客观地认识。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宗教开始的时候,很多哲学家都非常推崇,而在近代,很多人都反对各种各样的宗教。宗教也成为一种文化的形式而存在,而不再是一种强力的权利机构。
我并不是要说宗教,只是想说人,人就这么一辈子,不过几十年时间,过一天便少一天,而事实是“未卜侬身何日丧”(《红楼梦》),几乎所有的事情,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去做,若是这一次做不好,便是永远做不好了,若是有这样的看法了,便会觉得任何事情上不尽心尽力,功败垂成,就会是终生的遗憾,因为永远没有办法弥补,并不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从新回到过去,把当时没有尽力的事情做完,人生短暂,岁月无情,虽然按照叔本华先生的说法,人生不过是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但即是注定如此摇摆,这摇摆也是人生行进的历程,更没有不踏踏实实走好的理由。既然就这么一辈子,若不认真历经,认真对待历经的事情,做到尽心尽力,恐怕都对不起时光,对不起自己。
杂言乱语,自警!
金州.200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