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作者:彤陛时间:2024-11-15 03:17:35热度:0
导读:这些天,我们夫妻邀约坐在电脑前,每天重温一期巅峰家教智慧的课程。可今天老公却戛然而止,他闷闷地倒在沙发上,微闭着眼睛,深呼吸在调整他的情绪。我知道是今天早晨,催促儿子去跑步,出门前儿子磨蹭的行为触怒了
这些天,我们夫妻邀约坐在电脑前,每天重温一期巅峰家教智慧的课程。可今天老公却戛然而止,他闷闷地倒在沙发上,微闭着眼睛,深呼吸在调整他的情绪。
我知道是今天早晨,催促儿子去跑步,出门前儿子磨蹭的行为触怒了他。老公在部队二十年,军旅生活造就了他的雷厉风行。在不融洽的氛围下,情绪总是会跑偏到两端极点。二十多分钟晨操回来的两个人依旧一个耷拉着个脑袋,一个板着一张脸。我开门心疼地让进两个男人,一边给家人做早餐,一边给儿子报听写,还是很顺利地协助儿子完成了他的早读。
是的,我在这里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确实老公的休假顶了家庭许多的锁事,包括对孩子的教育。儿子的那些小打小闹全是他给我扛着。晚上睡觉不再要夜灯,绿茵场上那奋力地奔跑,如今勇敢、阳光的儿子都离不开他爸爸的真诚相伴。可做为旁观者,我似乎又能更清楚地明白些什么。
家长要学会包容。赞许他的优点,同时也要容纳他的缺点。要找原因想办法用智慧来引导他摆脱不好的行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迈向进步的空间。当他羽翼丰满时,他就会成为一棵苍天大树,他就会傲然屹立。就拿孩子偶尔的慢,我们要先摆明态度阐明观点,然后闭上嘴静静地等待,不是动不动就是一味地数落。一个期待的眼神,他会信心满满,一张凶恶的面孔,他的精气神会比皮球还泄得快。
家长不要太急功近利。“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商家发明出来的这句广告语,引来蜂拥而至的孩子过早地成预备之势。枪声一响,有的奥数补习,有的英语补习,有的绘画,有的练琴,3岁轮滑,4岁珠心算......孩子们都被装箱在一个个笼子里,临摹,塑造,隔一段时间,再放出来秀他们的才艺。这跟耍猴有什么区别?3岁是直觉思维,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最好的时期,这是孩子成长的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我们要静待孩子慢慢成长。当让他们跑的时候,你想过让他们学走了吗?
曾经的我也是一样,足球篮球,绘画主持,想让儿子能动能静,想把儿子装扮得五彩缤纷。当我看到28岁就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卢刚在爱荷华大学枪射五人的时候,当我看到4岁就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钢琴,8岁学书法,师出名门并留学美国的李天一的时候......我开始无语,我开始缓下心来重新思考:孩子,你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违背了成长规律,一味地只注重强加光鲜,那不是"拔苗助长"么?那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么?他们首先要的是一个基本的健全的人格,一个基石都没打牢,又怎么建高楼大厦?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他的德性,培养他的品质。这个基础没打好,就会跑偏方向,即使成绩优异,也会妨碍他人妨碍社会。
一个人的际遇,一个人的指引太微不足道。从小,引读、带读、陪读,我只有一步步把儿子推进阅读的海洋。爱心、善心,那里有无穷的美德;科普、侦探,那里有不尽的智慧;主人公、作者,那里有无数的高人。你看现在的他趴在书上那安静的模样,就像驾着小船儿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读到精彩处,时不时喷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那不是大海里的浪花一朵朵吗?晶莹、透亮。儿子爱书,如我一般。我把老家的书,像老鼠移仓般,分好多次邮寄打包过来,再天文地理、史书经典,分门别类稳稳地摆在书架上。相信有一天: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得那年春暖花开,儿子从学校捧回鲜红的樱桃,在家门口兴奋地喊:妈妈,吃樱桃!当我听到他说是老师给的,但一个也没舍得吃的时候,我忽然泪眼朦胧。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一路上,手心里的那摊红艳艳该是多大的诱惑!当一只胖嘟嘟的小手将一棵樱桃送进我嘴里的时候,我分明感觉那哪是樱桃,那是一个孩子回报妈妈纯洁的心!你一颗,我一颗,快乐分享,分享快乐。这是我那年第一次吃樱桃,也是那个季节吃的最甜的一次樱桃。
记得他爷爷生病住院,我特意做好饭菜带儿子去医院探望。儿子像个小大人似地来回摸着爷爷青筋暴露的手臂,有孙儿的抚慰,爷爷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许多。孩子爸爸是婆婆四十多岁的杰作,上面有三个姐姐,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公婆双双七十岁的时候才添了这个小孙儿,如获至宝。好吃的留给他,好玩的买给他。确实怕溺坏了孩子,我跟他爸常提醒他们老人家。尽管教师退休的公公当面能宽宏大量地接受我们的意见,但看得出来他们因为疼爱不得赏还是怅然若失。这是两代家教礼仪的冲突,缓解是需要一个过程。我把饭递给儿子,示意他给爷爷喂。儿子一手端碗,一手握勺,一口饭,一口菜,慢悠悠地送到爷爷口中,爷爷惊喜的眼神,不一会儿眼眶盈满了湿湿的东西,我想他一定看到了当年给孙儿喂饭的自己,还有推着发烧的孙子上医院,清晨给孙子冲一碗葛粉然后送他上学......这只不过是给一次机会的小小回馈,是小时候为忙碌的爷爷搬凳子请求坐坐的一个延伸,可让他老人家感动万分。
还记得游览过大理的张家花园,那照壁上刻写的“百忍家风”,就是当年张公艺九世同堂的生动写照。一个家族,九百多口人,却能长幼有序,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矛盾与争执。治国如治家,唐高宗东巡泰山时,曾亲自造访其家。问及治家之道,张公艺默而不答,只是接连写了百余个“忍”字呈上,意思是和睦家庭之道,在于相互体谅及忍让。高宗为之动容,大加叹赏,厚赏金帛而去。张氏的祖训家风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我们也是张家的后代,我也常以老公的张姓为自豪。公公也是大事小事处隐忍之态,我们也学着他教育子女,融洽邻里。
这次假期,我想取消一切培训,打回老家,探望年高的爷爷奶奶,体验农家的乡村生活。每一天积累一点点,每个假期懂得一些些。孩子,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