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什么不在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过着甜蜜蜜、喜滋滋、轻巧巧的日子。在农村,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犹如天壤,那些牛拉犁、马拉车、手割麦、滚碌碡
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什么不在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过着甜蜜蜜、喜滋滋、轻巧巧的日子。在农村,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犹如天壤,那些牛拉犁、马拉车、手割麦、滚碌碡的生产方式,已经被科技型、专业型、联合型的大块头的机器作业所取代,“过麦”、“收秋”的概念在人们眼中内涵早已大变,人真的可以揣着裤兜、抱着肩膀“忙碌”农活儿了。
城市更是如此。生产生活今非昔比:做饭不再胳膊累,锅铛煲炉全靠电;出行不再腿灌铅,一拧钥匙十里远;沟通不受空间限,随时随地随人谈……一句话,吃的用的和使的,大都实现“现代化”,人们几乎可以不需再为自己的“懒惰”而发愁。
时代的发展进步,使人们解脱了许多困难的束缚,这总不是坏事。可是,一旦当人们过惯了甜日子、闲日子,过惯了舒服自在的工作和生活,难免会产生拒绝“吃苦”的心理,会说:“有清福不享,吃苦干啥?”实则不然,再先进的社会、再发达的时代,总是有苦可吃,有苦需吃。众苦之中,学习应该算是苦中之苦。与“非志无以成学”相联系,非苦亦无以成学。也就是说,学习要实实在在地吃些苦头。
学习需要吃苦。学习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与人的其他活动不同,更不会像农业生产、做饭出行那样发明出一种省时、省力、高效、节能的玩意儿,让人轻轻松松地把事办了,而且办得更好。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里劳动,需要一系列的复杂形式的思维运动参与其中,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这样。认为不需吃苦就能长学问的想法,无异于竹篮打水。
学习必须吃苦。古人说:“人非生而知之。”不学习是无知的,求知必须学习,知识来自学习。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甚至人脑的发展,仅仅给人们更好的学习提供了的条件,而要真正消化、吸收、领会这些知识,无不需要启动大脑的思维细胞,无不需要进行艰苦不懈的智力活动。可以说,在知识圣殿面前,唯有一条“苦”字门、“苦”字路和“苦”字经。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学习就是吃苦。在学习上,有人以苦为乐,有人乐不觉苦,其实,这只是一种学习的较高境界,而并没有否认学习之苦。更有人直言学习是一种乐趣,其实,“苦尽”才能“甘来”,越是强调学习之乐,越是道出了学习之苦。实质上,学习就是吃苦,小学小苦,大学大苦,不学无苦。当然,学习之苦并不妨碍、也一定会苦中有乐、苦后有乐,毕竟学而有用,学而增福。作为学习者,我们固然应该追求以苦为乐、乐不觉苦的境界。
学习就得吃苦。眼下,谈学习的言论五花八门,有的说学习需要静心戒躁,有的说学习需要淡泊名利,有的说学习需要强化责任,有的说学习需要放眼未来,等等。从本质上说,这一切都是“吃苦观”。脱离“吃苦”的学习思想和行动,都是无效的。只有肯吃苦、敢吃苦、能吃苦、常吃苦、吃大苦、吃足够的苦,才能学有所进,学有所成,学有所为。看古今学者、成功者,哪个不是吃苦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