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从初入网络对对联的痴迷,到后来步入诗词的百花园,这大概是每个对联爱好者的必由之路。虽然自己在诗词方面并没有多深的造诣,甚至都没写出多少诗词出来,但是,毕竟写了五年了,也应该停下来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梳
从初入网络对对联的痴迷,到后来步入诗词的百花园,这大概是每个对联爱好者的必由之路。虽然自己在诗词方面并没有多深的造诣,甚至都没写出多少诗词出来,但是,毕竟写了五年了,也应该停下来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梳理一番了。
我对对联的狂热大概持续了近半年时间。前些天忽然找到了我最初学对联的那个规模不大的外网网站,看到了自己最初学对时对出的句子,惊讶地发觉,自己一开始就对得挺好啊。换言之,自己现在仍然徘徊在这个水平上。呵呵,学对的体会是,平仄和对仗真难学,但真学会了,便可以在其间“随心所欲,不逾矩”了。意境这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来的,全看个人内心感悟、感觉,比较玄了那么一点点。
对联对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过渡到诗词。记得最早在搜狐楹联版对对联的联友们后来全都发展到诗词版去了。
学对联时只买过一本书,主要是学习网上的资料。学诗词却买了不少书,看得最多的是两本,一本余浩然的《格律诗词写作》,一本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丛话》。尤其前者,语言来得更通俗一些,看了有几十遍之多。张中行的书稍深一点,也看了有十来遍。诗集词集之类有买的有下载后打印装订成册的,都反复阅读背诵体会。后来还看了袁枚的《随园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力的《诗词格律》、吴梅的《词学概论》,在网上也找了不少诗话词话之类的资料和网络诗词高手们的心得文字来读。总之一句话,写诗词可比对对联下了更多更大的功夫,但对联是诗词的基础,是基本功,有了对联打下的坚实基础,诗词的亭台楼榭才能缓缓建起。
通过自己这几年来的身体力行,对于诗词,我有几点浅见:一是要有主题,如果说了半天什么意思也没说出来,那还不如不说;二是要让人懂,如果写出来的诗词没人能闹明白,那又写它做甚?三是要合格律,因为自己所学教材都对格律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我理所当然地觉得格律诗词一定要合格律,不然就不能算是格律诗词。这最后一条决不是最高要求,而是最低最起码的要求。四是我最赞成的袁枚的“性灵说”,诗写性灵,我以为便是要写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概括起来,我认为,写诗就是要用简单易懂的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意义,悠远的意境。
至今仍非常感谢我最初学联学诗时那些朋友们给予我的鼓励,没有这些鼓励或许我走不到今天,或许我早就断了写诗的念想,谢谢你们。
我最欣赏的诗人是李白,从小就喜欢他的诗,但李白的诗妙在“才”,才是天生的,后人想学也学不来。我还很喜欢王维的诗境,所以就尽量想学他。可能是自己的固执吧,一向不喜欢用典故堆砌的诗,觉得这样的诗晦涩难懂,故做博雅,其实是一种卖弄——卖弄学问的诗我不欣赏,卖弄风骚的诗我更无好感,嘿嘿。
写诗必须用诗语。大白话肯定不能入诗的,否则便没了诗意,失去了诗味,变得寡淡,变得味同嚼蜡。而诗语,我的理解就是典雅自然的字词,既不能庸俗,也不能晦涩;既不能低级趣味,也不能不知所云。
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可见诗中一字得来不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留下的千古佳话更值我辈学习效仿。而如李白苏轼般千古名句一挥而就的高才,我辈就只有望而兴叹的份了。即使如此,凡与艺术有关的必与天赋有关,爱迪生都说过:“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一份灵感加九十九份汗水。而这一分灵感却是最重要的。”清赵翼有诗云:“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宋陆游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以,我只求尽到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尽量多写多练,力求能写出好点的,更好一点的诗,至于究竟能写成什么样,呵呵,那就听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