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净土算不算贪欲?
作者:防宿时间:2024-11-13 19:25:03热度:0
导读:一些受小乘佛教影响较深者对于大乘佛教难以信仰,对于求生净土则犹为质疑。在偏执者而言,这的确是个颇难解决的矛盾。因为《杂阿含经》也说了:“于过去诸行不顾念,未来诸行不生欣乐,于现在诸行不生染着”。但求生
一些受小乘佛教影响较深者对于大乘佛教难以信仰,对于求生净土则犹为质疑。在偏执者而言,这的确是个颇难解决的矛盾。因为《杂阿含经》也说了:“于过去诸行不顾念,未来诸行不生欣乐,于现在诸行不生染着”。但求生净土的重要条件却是虔诚的信愿,是要求有浓厚的欣厌之情。这种舍此取彼与如如不动乍看是对立的。我为此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印顺导师说:“人类的生存欲──思食,以个体生存为中心。深刻而永久的生存欲,即后有爱。”这个后有爱自然会导致再次受生。换言之,只要我能够断除对后有的爱取也即可以不再受后有。对于三毒烦恼深重的我,似乎更应该将精力放在四念处的观照上,而不是观照常乐我净的佛土。但我最早接触佛教便是净土宗,这种先入为主已经使净土思想在我心灵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否则的话我可能会像那些推崇原始佛教者一样专心去修那些教法了。
对祖师大德的信心使我未放弃净土法门,并深信此中极理唯佛与佛乃能全知。黄念祖居士亦曰净土法门乃密宗之显说,由此可知往生净土的道理并非像我这般浅薄的凡夫能揣测的。在对法门的抉择中,我最终还是以宗教信仰替代了科学考研。但这并不表示可以不究义理而盲修瞎炼。所以我就谈谈自己的管见。
首先是求生净土是否会障碍现生解脱。“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我经常念诵的,似乎求生净土就意味着放弃今生在此世界领悟无生了。这对于青年学佛者是比较难接受的,所以青年学佛者选择念佛的并不多。但如此一来净土法门就变成独被钝根而非三根普被了,所以这个理解显然是错误的。既然要被上根中根,那么这个法门就是可以令人现生开悟的,之所以这种例子不多见,恰是因为下根者选择净土法门较多,而上中根多选择了其他法门。
其实小乘佛教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的,所以有时候我也不太想念佛,我更喜好观注心念的变化,观察不净,进而体悟无常并生起厌离。我想就这样观察吧,佛陀不是也说“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吗?对于净土的常乐我净,我倒担心落入婆罗门教的大梵境界。第一,我专修净土是否会忘掉苦空无常的真谛?第二,我求生净土是否是对后有的爱取,这种爱取难道不是背道而驰吗?
经过仔细思维,我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所谓苦空无常,无论在任何时空皆是颠扑不破的真谛。同时根据经典所载,西方净土并非天国,彼土一草一木皆在不断演说三十七道品,是最殊胜的道场。净土经典对往生条件的记载中极其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这是解脱之道。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而求生净土,那么这种心理就是对后有的强烈爱取,这种爱取就注定难以脱离轮回,必定再次受生,最好的情况就是生于天界。发菩提心则不同,能发菩提心必定是能够舍弃虚妄的我及我所者,完全是利他而没有丝毫自利心理,这就是趣向涅盘。
有种误解以为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其他什么也不需要。这仅仅是对于极特殊的一类根器者的说法而决不是正常之道。所以一个修行大乘者乃至净土行者,就应该遵循学佛的次第,对于小乘教法亦因有相当的精研。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努力对于今后一门深入净土法门是很有助益的。
并非离开事相而别有无常无我寂灭。当我虔诚求生净土的时候,这个心念就是无常无我寂灭的,而非我修某个法门的时候才有无常无我寂灭,真谛存在于一切事相中,也不离一切事相。其实系缚我的并非五蕴,而是欲贪,只要以正道灭除欲贪,即使恒处生死之中,亦不再有苦可受。《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只要知见正确,求生净土非但不妨碍我今生解脱,亦可使我早日圆满佛道。
从此以后,虽然我亦以欣厌之心求生净土,但我之欣厌却非为了这个无常之假我,而是厌此颠倒妄想,而欣幸生彼土则可速悟无生,满度生之愿。对于净土胜境,我亦不忘其唯心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