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币戏贪官
作者:李端时间:2024-11-14 14:55:53热度:0
导读:自古以来,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少不了一些礼尚往来,去探亲访友,探望长辈,领导,慰问部下,经常拎带一些礼物,赠送一些土特产,营养品,根据被探望人的嗜好,赠送一些友人喜爱之物,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
自古以来,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之间少不了一些礼尚往来,去探亲访友,探望长辈,领导,慰问部下,经常拎带一些礼物,赠送一些土特产,营养品,根据被探望人的嗜好,赠送一些友人喜爱之物,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人伦道德,还是一种友情的象征。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饴,真正友谊的深浅并不是礼物礼品大小和轻重,俗话又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真正的友谊并不反映在礼品的贵重和轻贱上,而是表现在朋友间的风雨坎坷的人生中,真正的友谊能经得起考验,能经得起人生旅途上的磨难。
自从有了礼尚往来的风俗后,既有了深情厚义,也夹杂着许多虚伪,虚心假意的成份。远的不说,就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周围人经历的,那些礼尚往来大多是一些表面的文章,礼节性的应付,普通人是这样,圣人也有这表现,战国时的阳货多次探望孔子,孔子总是躲着不想见他,但阳货探望之后,他认为有来不往非礼也,为了逃避这个嫌疑,他也趁阳货不在家时,去探望了阳货一次,算是对阳货的还礼,维护了自己君子的名声。在普通人中间的交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生活困难时,人们也要遵守礼尚往来的礼节,逢年过节要走亲访友,年年祝寿或者在平时看望病人,经常要带一些礼物,要么挎一个小篮,要么拎一个布兜,里面装十几个鸡蛋和一两斤挂面;或者装十几个镆头和几个肉馍;条件好的买二斤点心和一块肥肉,探问了亲友,看了病人,返回时被探问的人从来者的小篮里拿出两个或几个鸡蛋,或者拿出一把两把挂面一包点心,其余的大部分还让来访者带走,押回去的礼品越多表示主人的厚道,来访者也十分满意。回去后称赞他大方。如果礼品留下的多了,返回去的少了,来访者就会有说不出的滋味。即会减少探望的次数,又会在朋友看望自己时也照此办理。这种来往方式叫礼节,而不是真正的友情。其实,这礼品轻重是物质条件决定的,人们一旦富有了,就不计较礼品的大小,押回来的多少,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也多了一些厚道,少了一些虚伪,人们在走亲访友时,礼品也重了许多,也往往是一次性礼品袋,带的东西多少,全部留下,被访的主人也不在拉拉扯扯的让朋友带走,好象双方都有了真情。失掉了往日的虚伪,这是人情道德中的礼节,也是一种友谊。
这些人情礼节反映在官场上,却有了不同的含义,过去经过磨难的同事,战友、几十年后仍然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因为他们曾在一起战斗,曾经共同经历了人生的风雨磨难,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这友谊是建立在患难基础之上的,从不计较礼物的大小与轻重,关心的是对方的健康,表现出来的是往来的次数。只要是在一起有过患难与共的历史,就是永不衰败的友情。我送一串辣椒,你送我一缸酱菜,虽然价值很轻,可友谊十分浓厚。来往中也不分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私下的交往体现出来的是友谊,而不是权、钱、利的交易,后来有所不同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一些人间的友谊也有了扭曲,友谊的天平也开始倾斜,友情的法码也开始失衡。人们的交往也不是礼尚往来。成了程咬金的斧子,一面砍了,老百姓给有权有势的送礼小官给大官送礼,成了一个时尚,只要有求于权势。就要向有权势的人送礼,往日的礼物变成了礼品,因为礼品是礼物的高层次,逐渐演化后,礼品也不礼品,变成了礼金,送礼的也会说,接礼的也会园。送礼的也会说,“不知道你家里缺什么,到处都是假货,你看着买吧。”接礼的也不谦让,要么是“谢谢”要么是不言,要么说“是的,市场上没有假货就好了。”因为是下层给上层送礼,不存在礼尚往来。也因为上层人送礼的多,也没有时间还礼,还是因为你有求于我,我无求于你。不需要还礼,所以礼品,礼物、礼金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流向上层。不是送礼的人自贱。是因为没有这道程序,自己想办的事就无法办成,也不是接礼的人财黑,因为常年般接礼成了习惯,并习以为常。也没有时间费口舌谦让,所以也心安理得了。其实,除了亲友间的往来外,谁也不愿送礼,尤其是贵重的礼品和大量的礼金,谁乐意把自己的东西无偿送给别人呢,送礼都是没有办法的事。尽管他说的娓娓动听,来看看您,拜个年,我们是朋友自家人……等等,可心里并没有哪么想,而是想,不是怕您,求您,谁给你个龟孙送礼。因为自己有所求,要调动工作,要安排儿女,要打赢官司,要提拔,要保位子,不得不送礼,接礼的人只所以无愧色也不谦让也有他的道理,表面是感谢,内心里毫不值情,心里想,不是我在这个位上,你咋会给我送礼,原来,我不在这位上时,咋没有送过一次礼。各人有各人的算盘,各人有各人的道理。
凡是给有权势的人送礼,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有的包藏着阴谋,送礼的没有一个真心实意的,有的是想进一步获得更高的地位,有的是想保全自己的地位,有的出于礼节性的考虑,为了捞好处的,虽然不是实心实意,可那礼品是昂贵的,是价值高昂的,而出于礼节性的送礼,很难说礼品价值的大小。农村里的人到城里权贵人家走亲戚,吃着大官家里的酒,不品尝就知道是好的。次等的低档的也觉着味好,因为他有个感性认识,认为大官家里无差货,都是上等的好东西,有人说:“大官家里无假烟假酒,”知道行情的人了解大官家里的假烟假酒最多,用来招待乡下客的多半是假货,一是因为他知道乡下来的没用过好东西,辩别不出真伪,二是真正的好东西让乡下来的客用也太可惜。有人问,大官家里怎么会有假货呢?知情的人说:“因为逢年过节,送礼的排成队,大官也记不住那是谁送的,有些人就钻这个空子,专门在车水马龙人如潮的时候,把东西一放与领导握手问好道别,于是假货是在这时挤进来的,知情人一分析许多局外人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个县委书记说:“我喝的酒都是上街上去买,”因为他知道家里的真货不多,却把家里的烟酒送到超市去买了。于是超市是也有了假货。
该送礼的不是出于情愿,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无论是送礼者,还是收礼者都是逼出来的,都是特殊心理逼出来的行为,送礼者说:“咱不送有人送,咱不送咱的事办不成,所以要送礼,送礼金。”受礼者认为,你不送有人送,谁送给谁办事。过了这时节,我一旦不在这位上,你还认得谁呀。“所以就成了一种政治经济上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