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从五四开始起步,时间并不长,但却产生了众多著名作家与作品。他们在时代和时间的磨练中渐渐成熟,成为我们记住的大家。在这些作家中,我喜欢巴金的热血真挚,欣赏萧红的淡淡感伤,懂得老舍幽默后
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从五四开始起步,时间并不长,但却产生了众多著名作家与作品。他们在时代和时间的磨练中渐渐成熟,成为我们记住的大家。
在这些作家中,我喜欢巴金的热血真挚,欣赏萧红的淡淡感伤,懂得老舍幽默后的悲凉。迷恋张爱玲华丽的哀伤。
这些人用他们的文字记录着自己,记录着他人,记录着国家,也为后人所记住。人们对这些人物更多的是欣赏与评价,而对于另一个我们永远都不会忘的人物则更多的是怀疑和漫骂。
他就是鲁迅,被人骂作“喜骂人”的鲁迅。
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比喻,将鲁迅比作热水瓶——外是一对冷眼,内蕴一腔热血。而在我的脑海中,鲁迅也确实如此。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喜欢鲁迅,高中时初见他的《阿Q正传》,只觉得文章语言晦涩难懂,继而又觉得他太过尖刻,又冷又硬。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思想渐渐成熟,才发现那一副冷峻的外表下其实内藏着一副爱国爱民的热肚肠!
在对外抬不起头,对内尔虞我诈的混乱年代,是他一直在呐喊,唤醒了沉睡几百年自高自大且麻木的中国人,是他一直在揭露中国人腐朽的思想,促进中国的觉醒。
因为他爱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爱这些不足以被称之为“人”的人民。他为国弃医从文,为国笔耕不辍,为国劳心劳神,最后溘然长逝,将自己的全身的血液都浇灌在这一片大地上!
他为民指出国民劣根,为民写出一个个真真切切的魂灵,为民抨击狡猾阴狠的蛇虫鼠蚁。让为国为民,最后却为民所骂、所斥、所拒。
他们不喜欢鲁迅的爱憎分明,一针见血;不喜欢他满腔热血和真实的绝望;不喜欢他的“匕首”——那若标枪般的杂文。因为他不仅打击了敌人,也让他想要拯救的人民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劣根和腐烂。
鲁迅已逝去,但这种“不喜欢”却一直在延续。
05年,作家、文学评论家韩石山推出一部26万字的研究专著《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书中指出:“读鲁迅的书会让人长脾气。读胡适的书让人长学问,少年人应该少读鲁迅。”更有鲁迅文章从教科书中撤出,而学生欢呼“早就该撤下来,看都看不懂”这类情况出现。
诚然,读鲁迅,可能不像读金庸,读韩寒那么轻松、悠闲。他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艰涩与甘甜,慢慢体会他的犀利和深刻,但对于鲁迅的价值,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我们走进,就有可能被照亮,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
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鲁迅是古老的旧中国最彻底的叛逆者,是封建文化封闭体系最勇猛的批判者。”
郁达夫在鲁迅死后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鲁迅无疑是伟大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的民族不是可悲的民族,希望我们不是可悲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