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香肠和切菜板上课的代课老师
作者:愤然作色时间:2024-11-18 22:08:51热度:0
导读:一生中经历过多少老师的教导,才有了我现在头顶着一个不值钱的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存在。我感谢他们,尤其感谢那些让我毕生难以忘怀,曾教授过我真知灼见的老师们。从他们的身上,我首先学到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其次
一生中经历过多少老师的教导,才有了我现在头顶着一个不值钱的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存在。我感谢他们,尤其感谢那些让我毕生难以忘怀,曾教授过我真知灼见的老师们。从他们的身上,我首先学到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其次才是一些专业知识。
然而,能令我这个76岁的老人还难以忘怀的老师却为数不多了,先说说我的一位女老师。
这位女老师姓潘,1953年她也就四十左右的年龄。她没有工作,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广东人,1953年随丈夫由广东中山大学调来东北长春地质学院,任地院结晶学教授。在那个年代,一个二级以上的教授夫人,大多不参加工作,而在家相夫教子作全职家庭主妇,而且家中还能请得起保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国家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各条战线,十万火急地是急需人才,人才,还是人才。而人才,是需要从大学或中专培养出来的,但千年不变的是造就人才离不开教师。
当时我在长春冶地校就读,学校刚刚组建,学生来校报到了,但各专业和各学课的老师却严重缺员,权宜之计就是聘请代课老师,或到其它学校借调老师上课。我所在的那专业教解析几何的老师,就是聘请的那位居家当家庭主妇的潘老师。
而另一位姓李的化学老师却是从长冶建校借来的。能让我近六十年念念不忘的这两位老师的教学,都有极其显明地个性,听过她(他)的课,你将终生难忘,她(他)所讲过的课,你也会记一辈子。
这位潘老师来代课解析几何课,事先班主任就跟我们打过招呼,但看到她左臂下夹着一块菜板,右手拎了一个布兜兜走上讲台,同学们还是吃了一惊,班长喊起立,这位小老太太说了一句“各位请坐”,但大家还是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所以然,因为同学们听不董她那口广东官话。广东人自己也自嘲地说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官话。”这位新来的老师看到大家还站在那里不动,她急忙放下她那块菜板和布兜兜,双手朝下做手势让同学们都坐下。这时大家才不约而同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此时的我在想,这位小老太太老师用老广的蛮子话给我们讲课,我们连她说的一句“各位请坐”都没听懂,那将来课可怎么听?
正在此时,潘老师不急不燥,慢里斯条地走下讲台,在过道边走边慢里斯条地说:“袄是广东人,普通话讲不好,袄慢慢地讲,你们各位慢慢地听,听不明白,袄还可以再讲一遍,一直到你们听明白为止,你们说好不好?”
由于这次讲得慢,也许大家都倾注了全力在理解她所说的话,这才听懂了,大家也同时回答了一声“好!
潘老师走回讲台,把她拿来的那只菜板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又从她的那只布兜兜里掏出一把大号水果刀,接着又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弯弯地,有香蕉那么粗的,但比香蕉长的褐色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都吃过香肠吧?”
不知这位小老太太老师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大家都瞪大了眼睛,课堂里鸦雀无声,怀着极大的好奇,看个究竟,这香肠和今天的解析课有什么关连。
“那位女同学,请你上来。”
潘老师指着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同学,老师把那把大水果刀递给那位已走上讲台的女同学,并对她说:
“你会切香肠吗?”
那位女同学点点头。
“请你切几片让大家看看。”
这位女同学按惯例把香肠切成了椭圆形。这位老师拿起一片举起给大家看,
“这是什么形?”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椭圆形”
“那么我们再请这位女同学,把刀子垂直这根香肠的轴线,切下几片给大家看看。”
用不到看,大家都知道,切下的香肠一定是圆形的。同学们在回答了老师的问话之后,潘老师把一根香肠都切成了片分给大家品尝。
“好吃吗?”
已吃完那片香肠的同学齐声回答说好吃。
“但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以不同角度所切出的香肠片会有不同的形状呢?”
……这次同学不吭气了。
“下边的两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之后的两节课听得挺费劲,那是由于她那生硬地广东普通话。但她的大部分课大家都听明白了。而且,五十六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忆犹新。不知这位可敬的代课老师现在在哪里,还那么滔滔不绝地用她那生硬的广东话在和我们这些北方佬交流吗?我这个已经76岁的,她的学生,在这里祝愿她老人家依然建康地生活在满堂儿孙之中。
另一位老师姓李,是男性,他是教化学的,是从一个建筑学院借调过来为我们讲化学课的。
这位教化学的李老师讲课的的最大特点,是不说一句没用的话,他教了我们整整一学期的化学课,但我从来没看到他拿过什么教案或讲义之类的教材来上课,如果说,他手中还拿有什么物件的话,那只有两样东西,一种是两根粉笔,一个学期没变过样,不多也不少,就两根。而且这两根粉笔,他用得即不浪费,也不节省,正好,一节课讲完了,两根粉笔也用完了。另一伯物件就是一张二指宽的小纸条,也许,这就是他的教案吧。
一个学工科的人,我从这两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简洁,明确,准确把握问题关键的工作作风,一生受益,如果斯人还健在,我这个没出息的学生,鞠躬谢谢这两位恩师了。
2009年3月8日 于南京百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