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因为喜欢这“甄嬛”两字,乍听之下,似觉有魏晋之风,因为三国时期有个大美女就叫甄宓,也就是曹植笔下《洛神赋》里的那个原型,以至只要听到哪个美女姓了“甄”,感觉就带了仙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因为喜欢这“甄嬛”两字,乍听之下,似觉有魏晋之风,因为三国时期有个大美女就叫甄宓,也就是曹植笔下《洛神赋》里的那个原型,以至只要听到哪个美女姓了“甄”,感觉就带了仙气似的,再加一个袅袅婷婷的“嬛”字,更觉得有古典美,能想出这名字来的作者,必定也很有古风古韵。后宫故事,本就较爱看,更何况作者还能想出一个这么富有韵味的名字。
看完这本书,其实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了,从此,便记住了这本书和作者的名字“流滟紫”,一本很引人入胜的后宫故事书,和一个将文字玩弄得如此绮丽的女子。
就在我将要忘记此书时,近期不停播放的电视剧,再次提醒了我,曾经有一本《后宫甄嬛传》,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于是乎,关于这本书的记忆也和电视剧一起渐渐浮出水面。
很老套的话题,就是一堆女人和一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世界;很永恒的话题,一堆女人,和一堆沉积心事的厚重心情,如同石头缝里的小草,顽强的自力更生着;很穿越的话题,一堆女人的倾压争斗和挣扎,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是浓烈程度有不同,宏微程度有不同。
故事情节无需赘述,看过的自然不言自喻,没看过的与其听我不着边际的瞎说,不如去看书或看电视。
因为,流滟紫的文字才叫幻象生花,有清新淡雅的文风,有《红楼梦》的古典味儿,唐诗宋词,也都玩转得来,是个有底气有品味的作者。剧目中略带文言文式的台词,典雅有韵、错落有致,有正剧范儿,剧情则厚重大气,有大家风范,男女感情哪怕到了最浓情蜜意时也表现得有礼仪有节制、不浮夸不艳俗,毫无时下惯用的激情镜头。对后宫的种种礼仪、语言、服饰等细节的处理,感觉也较细腻入微,较现实主义,较有历史再现感。不象时下的有些电视剧,粗制滥造、古代人常说现代话,甚至还会说网络语言,人物情感浮躁、姿态夸张、常会失了分寸般地啼笑吵闹,常常让人感到很雷人、很脑残。
这部剧的几首主题音乐,也很好,很古典味儿,据说是由刘欢带队配乐的,特别是影片最后快结束时配唱得那首温庭钧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音乐和唱法很有古典感觉,再配上微缩甄嬛一生的那些精美画面,颇令人沉醉,说真的,每次听这首歌,都情不自禁的沉下去,沉下去,沉到那深宫后院的繁复气息中去,仿佛自已突然间也穿越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太监,驻立在深宫某个无名的角落,默默见证着甄嬛姿态纷呈、哀惋伤情的一生,感慨又惆怅。
浓情化不开,婉转画蛾眉,也许正是后宫戏的魅力所在。叱诧风云、赳赳武夫式的霸气干练,虽然爽快但并不耐看,就象大太阳,晒得久了,趣味便渐失,这时候,要是能来点烟雨朦朦的天气,反而诗意些。
有时候,我们要的,也许就是这种趣味。
《后宫甄嬛传》,恰恰浓缩了这种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