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经谋纬,运筹帷幄于一怀
作者:遮劫时间:2024-11-15 07:05:02热度:0
导读:初听到《反经》时,一直当作是与《武林七经》和《鬼谷子》同类的书。而自己以前看这部《反经》时,是看完了第一卷后,再跳到第八卷这么跳着看了两卷,所以印象中也就是把它当作《智囊》和《权谋书》之类的纵横著作等
初听到《反经》时,一直当作是与《武林七经》和《鬼谷子》同类的书。而自己以前看这部《反经》时,是看完了第一卷后,再跳到第八卷这么跳着看了两卷,所以印象中也就是把它当作《智囊》和《权谋书》之类的纵横著作等同看。
第一卷是从:察人、用人、识人、知人、重人、政体等八个方面,以君临天下的姿势来给历代帝王也讲授用人之术,所以这部书虽然无法在篇幅上与卷帙浩繁的《资治通鉴》相比,但在内容上却一点不输《资治通鉴》。提起著此书的赵蕤,我不禁就想到此句:“史经谋纬,置雄才大略于一偶,遣运筹帷幄于一怀”,这也难怪唐玄宗多次征召都辞而不就,如果出山了,这么聪明的人当然会想到自己的后果。
第八卷是讲19个方面的杂智,为了体现出原文的原汁原味,特仿照《反经》的写作与旁注的风格,也精选出开头几例,大家自己自己可以从中体会一下:察言观色[孔子说:“不看对方脸色就冒然开口说话,就叫做瞎子。”他还说:“还没有取得对方信任,就冒然提意见,就会被认为是毁谤。”荀子说:“该讲话的时候,讲话恰到好处,这就是智慧,不该讲话的时候则保持沉默,这也是智慧。”尸子说:“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耳目不专注,精神不集中,这时候,就不要向他讲什么有价值的话。”];说话也要分场合,人微言轻或是不分场合,同样有道理的话别人的解读也不同[过去宋国有一位有钱人家,由于连降大雨,冲倒了院墙,儿子说:“不赶快把墙垒起来,就会有盗贼进来偷窃。”他家的邻居也这样说,夜里,家中果然被盗,失去了大量财产。有钱的人家认为他家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父亲是盗贼,偷走了他家的财产。]诡信、诚信和道义[韩非子说:“楚国有个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去向官吏告发,宰相说:‘一定要杀了他!’认为他是对国君忠诚而对父亲不忠诚,因而把儿子抓起来治了罪。由此看来,一方面是国君的忠臣,另一方面却是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一个人跟随国君去打仗,打几次逃几次。孔子问他为什么逃跑,他回答说:‘我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他是孝子,向国君举荐他,因此受到重用。所以宰相杀了告发父亲的人,楚国的坏人却未减少,听到孔子的称赞而鲁国的人容易投降。从这可以看出,上层与下层的利益竟有如此的差异。因而国君既要推许百姓的利己行为,又企图求得国家的福泽,是必然不能实现的。];毁谤与赞誉[《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内心认为是邻居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子,因而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样子。脸上的颜色神态,说话以及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象是偷斧子的。无意中挖坑,找到了自家的斧头,过几天再看到邻居的儿子,动作、态度,没有一点儿偷斧子的样子了。 他邻居的儿子并没有什么改变,而是自己的看法改变了。改变的原因不是别的,是当初的判断错了。]
当时自己看了这两卷后,就自以为领略到了这本《反经》的精华,就兴冲冲不顾而去了。因为粗翻了一下,本书的一半以上的篇幅,也就是重点是集中在以下三部分:第四卷的夏商至隋唐的历史,第五卷讲战国,第六卷讲三国。而自己一向对历史有所偏爱,24史看来看去也只是停留在前四史上,然后就想全体中国人民一样,就憧憬、也最关注的也就是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的错综复杂豪杰辈出的那个令人向往的时代。所以当时颇为自负,大部头史书都看过了,还稀罕这些缩写?
然而最近无意中从第三卷看起,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一发而不可收。使自己明白了,什么叫做:以历史为经,以谋略为纬的那种睿智和高瞻远瞩,加上恰到妙处的点评,使你不自觉蹲下来去仰望古人。
第四卷的霸图,讲的从上古到隋唐,各帝王的雄才霸略和尽失江山的点评,臂如韩信点评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的妙语诸如此类比比皆是[项羽武艺高强,叱咤风云,有万夫不挡之勇,然而却不善于任用手下的贤能将士。所以这种勇敢也只不过是匹夫的勇敢罢了;项羽遇见百姓,恭敬又慈爱,说话语气和悦,士兵生病,项羽哀痛哭泣,分自己的饮食给病人,到用人打仗应当封赏的时候,却把持印绶放霉也不忍封赏];然后韩信对时局的点评也颇为精彩[项羽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定都关中却定都彭城,背弃先前与义帝定立的和约,任用亲信的人为王,诸侯对此十分不满。诸侯见项羽放逐义帝到江南,也都放逐各自君主,而自己在富饶之地称王。项羽军队所过之处,到处残害生灵,天下怨声载道,百姓不归顺,只不过是迫于暴力,勉强顺从罢了。项羽名虽为霸主,其实已经失去民心。所以说,他的强大容易衰落。项羽欺诈活埋秦兵二十多万,唯独邯、欣、翳三人得以逃脱,秦地的百姓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现在楚国强用高压手段封这三个人为王,三秦的百姓没有拥戴他们的。现在大王假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的人,什么人不可以诛杀!用天下的城池分封有功之人,有谁会不服!]
第五卷的七雄略,顾名思义,是讲战国七雄的故事,但重点却是在,诸如苏秦的合纵、张仪的游说,这些风云一时的纵横家在历史长河中兴波助澜的尽兴。[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劝说赵王:“今天我到这里来,从易水边经过,看见河蚌正出来晒太阳,却被鹬鸟啄住蚌肉,蚌壳一合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明天见不到水,你就成了死蚌。’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走你,明天不放走你,你就成了死鹬。’两方面都不肯相让,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俩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将要讨伐燕国,燕、赵长久相持不下,让百姓疲惫不堪,我恐怕强秦就要成为渔夫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这样,赵王才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第六卷的三国权,当时是讲三国时期的权谋机变、上至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下至用人遣兵的具体交锋。这里随便选一段文字来看看其论述特色[孙皓残暴,甚于刘禅,东吴的困境过于蜀国。但是我大晋国的兵力比以前增多,粮食器械的储备超过以往。现在不举兵平定吴国,而是按兵不动,战士苦于兵役,就会渐渐寻衅闹事,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衰竭,不能长久征战。当务之急,应当早做决定,一统天下。现在如果率梁州、益州的军队,水陆并进,荆楚的军队兵临江陵,平定南豫州郡,直达夏口,徐、扬、青、衮各州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