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重复断想
作者:交头时间:2024-11-22 12:46:39热度:0
导读:《中国摄影报》第34期(4月29日)第三版,刊登了李楠先生的文章《题材重复何时休》。文章开篇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是世界日新月异,你想让你的脚重复运动一次都不行。并还说:这是真理。真理在
《中国摄影报》第34期(4月29日)第三版,刊登了李楠先生的文章《题材重复何时休》。文章开篇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是世界日新月异,你想让你的脚重复运动一次都不行。并还说:这是真理。真理在摄影这儿,好像例外了。发出这样的感叹的恐怕不是李先生一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例外呢?我想,不外乎几种原因。首先,是大奖效应。学摄影时,老师将获大奖的作品反复向学生展示,并反复讲述拍摄时间、地点、拍摄条件、色温、构图等要素。这些获大奖的作品在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每当端起相机时,看到某个场景脑子里的屏幕上,立刻显现出某张获奖照片的影像,自觉不自觉地照着获奖作品那样的构图去拍。有的评委说过,上一届大赛一张什么片子获了大奖,下一届大赛类似的片子如潮水般地涌来。这种现象的成因,说好听的是人们“见贤思齐”,有好片子人人都想学习,以尽快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从另一方面说,就是拙劣的学生,只是“青出于蓝”而没有“胜于蓝”,只能重复前人的脚步。
其次,摄影是个体脑力劳动,现在许多人变成了“集体劳动”。每年四季,许多摄影大师都带学生:春天带着学生拍元阳梯田,3月拍江西婺源,4月拍洛阳牡丹等等,每个月都有每个月的创作题材,每个团至少20人。这20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拍出的片子,题材还能不重复吗?2006年到山西平遥,在看到财神庙时,有一位虔诚的崇拜者向财神磕头,带团的老师在二楼,我也在二楼,听到这位带团的老师说:快拍,这是拿大奖的片子!听了老师如此一说,我也赶快按下了快门。回来后,一些影友看到这张片子时说:这张片子不错!这位老师带的20来位影友都拍了这个场景,而且还不只一张。不论是河北围场坝上,还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是新疆喀纳斯湖、雪域高原等,风景秀丽的景点,各地的摄影老师都带采风团去狂轰滥炸,如同一条生产线,按同样的图纸、用同样的设备,生产同样的产品,还能不重复吗?。谁也不是孙悟空,别人在地上拍,他可以驾着祥云在空中拍。这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高度拍出的片子出现不一样就见鬼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评委的价值取向。现在人们有台照相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好多退休干部和工人,挎着尼康D200,佳能5D专业相机已是平常事儿。因此,一个比赛收到数万张参赛作品不新鲜。在初选时,评委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每张片子的命运。评委喜欢的先挑出来。经过几轮挑选,都是很不错的片子,但发现的问题是:题材太重复了!当然,评委是人也不是神,苛求他也不现实。因此,题材重复在所难免。
其实,每位端着相机的人,谁都知道: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从端起相机那刻起,就想和别人不一样。2006年底,佳能400D上市不久,石家庄一家经销商与厂家搞试拍活动,有模特,有相机,每人可拍三张,然后打印出来一张,由评委评选出一等奖来。许多人都如同拍人像那样,拍得端端正正。可是,这些照片都落选了,只有一张是拍了半张脸,获了一等奖。由此看来,避免重复,每位端相机的人脑子里要有别与他人的意识,当可能与别人一样时就不要按下快门。中国有句老话:艺术贵在有我!
试想:每张照片都是“我”,题材还会重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