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两年前,自己刚上大一,读刘心武的《四牌楼》时,在作者的简介中发现了“钟鼓楼”、“茅盾文学奖”等字样,心里一直痒痒,想借来一读,但无奈我所在的新校区图书馆图书数量有限,一直未能如愿。前些天在图书馆翻书时
两年前,自己刚上大一,读刘心武的《四牌楼》时,在作者的简介中发现了“钟鼓楼”、“茅盾文学奖”等字样,心里一直痒痒,想借来一读,但无奈我所在的新校区图书馆图书数量有限,一直未能如愿。前些天在图书馆翻书时,突然眼前一亮——有些破损卷页的封皮上闪过“钟鼓楼”三个字!尘封的夙愿瞬间顶破心门,喷涌而出。没错,确实是刘心武的《钟鼓楼》,带着这份得意,快速捧起书奔向借书处,心里想着快点回宿舍大快朵颐。
读刘心武的书,往往让人感觉很舒服、很惬意——没有花哨的语言,没有特异独行的视角,也没有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更没有故作高深的言论,有的只是一份平和、一份厚实、一份温暖。这感觉忽的把儿时甜蜜的记忆唤起——在冬日的午后,墙角下的阳光和煦温暖,身子也因阳光的轻拂而产生轻飘飘的瞌睡感,半迷糊中听着老人们半是真事、半是虚构的奇闻轶事、民俗传说、家长里短,清醒的头脑中只会产生一种暖洋洋的轻松、温暖感。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头疼脑热、上班生活……完全是一副小人物的现实生活世界,亲切中不乏严肃认真的思考,轻松下隐藏着殷切的人文关怀。
《钟鼓楼》亦不例外,主要讲述发生在1982年12月12日从早上5点到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代、一条胡同中、一房四合院内,八九家人家的日常生活故事。以薛家二小子薛纪跃的婚事进行为主线,把与之相关的院内其他人、事穿插起来,层层叠叠、密匝交织,织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在这空间内,装进了院落里的局长、编辑、大学生、小工人、医生、京剧演员、售货员、修鞋匠等各色人物;装进了婚嫁礼俗、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事业良心、爱情甜蜜、忧愁苦恼……社会百态、人生中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因此有评论家称之为小说中的“清明上河图”。而我想说的是,清明上河图只是纸上的社会百态,在刘心武这立体的三维王国中,除眼看到的这些表面图式以外,其内部尚有数不尽的脉络穿行其间,那汩汩流淌的便是时间,是飞逝的时间;是生活,是百态的生活;是历史,是新鲜的历史。
刘心武在《钟鼓楼》的手法运用上,可谓匠心独运:一上来,在“并非开头的开头”中,就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一百年前发生此地、与当时的某些人还有些瓜葛联系的贝子府的传奇故事。正文章节的标题却别出心裁地采用传统的子丑寅卯十二地支计时法,这其中看似求新求异的时辰计时背后,隐藏的是一天天流逝的时间,是一院院四合院中、一家家人的萝卜白菜般的实际生活,更是由这鸡毛蒜皮、婚丧嫁娶、街谈巷语而生出的人们的心理、习惯,进而演进为文化,终成为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一曲曲日升日落、晨炊暮宿的历史赞歌。
其实,正文中看似不经意而又反复出现的“钟楼在前,鼓楼在后”的身影,正是把它作为时间的参照、历史的标记,时刻向人们诉说着: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历史!生活原本就是我们把时间一天天走过;而历史,也只不过是我们走过的日子的集合罢了。正如作者在“不是结尾的结尾”中所写到的“怎样认识时间?它是一个圆圈?一支飞箭?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弯曲……时间流逝着,而钟鼓楼将永存。”是的,时间是圆圈!人生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生到死,从弱到强,又从强到弱;从儿时呀呀学语,再到年老时自言自语,不正是一个圆?时间是飞箭!我们对时光的流转不是常常慨叹“人生易老”、“白驹过隙”吗?那“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的巨变不正是一支飞箭?时间是奔向大海的河流!日升而起、日落而息,多少个日夜在晨钟暮鼓指引下,汇聚成人生这条汪洋大河?时间是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人生苦短,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古到今,有多少英雄豪杰吟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份人生迟暮的苍凉与无奈,不正是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向遥远而又陌生的方向飞去?时间是骰子!人生无常、变幻莫测,“风水轮流转”、“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正是一只有六点的光辉,亦有一点的落寞的骰子?时间真的可以卷折、弯曲!点点滴滴的生活、分分秒秒的时刻、喜怒哀乐的人生无常,都如墨般泼洒在历史的画卷上,把伟大与平凡、崇高与卑劣、理想与挫折、幸福与痛苦、乐观与绝望、男人与女人、树木和房屋、河流与土地、空气与鸡毛蒜皮……一切统统融进画里,组成一幅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清明上河图”。
懂得了这些,我们也就明白了刘心武在“不是开头的开头”中所叙述的一百年前贝子府中离奇故事的目的——历史从来就不是课堂上那一本本“所谓历史”的书,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悲,都将一点一滴地写进明天的历史。昨天的历史是我们昨天的脚印,而今天的我们又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在今天这日新月异、竞争激烈而又变革迅速的社会,人们除了压力,已很难切身感受到历史的痕迹。脚步匆匆的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部写80年代的生活、历史印记之时的著作之时,自始至终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暖感觉萦绕在周身:80年代的老北京,老胡同一条条,老四合院一座座,到处都弥漫着历史的记忆。刚从文革中苏醒过来的社会,就如同这些尚未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仍旧充满人情味的古老建筑一般,虽有偶感春寒料峭,但毕竟已是春天;虽已改革,但步态尚悠然;虽缓慢,但毕竟在向前发展,一切都是欣欣向荣、一切都是朝气蓬勃,如枯木逢春、似千帆待发。也只有在这时,你才有机会、有时间、有心情享受这不紧不慢、有滋有味的日常生活。
最后,让我们记住刘心武在扉页中所说的那句话“谨将此作呈现在流逝的时间中,已经和即将产生历史感的人们!”生活是我们自己在演绎,历史也是我们自己在书写。我们今天点滴的努力都会成为明天的现实;我们今天的一悲一喜都会成为明天的记忆。我们说到底,与这世间众多小小的沙粒并无区别——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带着幸福与快乐的心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