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悲哀
作者:花苗时间:2024-11-22 13:01:10热度:0
导读:海子苦苦坚守自己的诗歌方式,以致为诗歌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在他以身殉诗以后,突然被诗歌界重视起来,他的诗友说他的诗歌是“母诗”,是真正意义的诗歌。却有人说海子是神经病,说他的诗歌纯粹是神经病的呓语,持这
海子苦苦坚守自己的诗歌方式,以致为诗歌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在他以身殉诗以后,突然被诗歌界重视起来,他的诗友说他的诗歌是“母诗”,是真正意义的诗歌。却有人说海子是神经病,说他的诗歌纯粹是神经病的呓语,持这种观点的竟然有海子的同班同学。反差如此之大,确实令人啼笑皆非。了解海子的生平和他生长的那片土地以后,再去读海子的诗歌,不知道人们会作何感想。
有些人自己根本不知道诗歌为何物,更遑论诗歌的真正内涵,但又热衷于指手画脚,扯东拉西,说三道四,不知所云,俨然以评论家自居,其实,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李铁牛手捧《道德经》。
现代诗歌与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单纯以传统的眼光来定位现代诗歌,显然是不科学甚至是伪科学的,诗歌也不可能有多大发展前途。现代诗歌诸多因素的多元性,为诗歌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任何诗歌理念都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正如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子在写诗的同时,阅读了大量书籍,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给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北京大学读书和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期间,海子的物质生活都是非常艰苦的,家境贫寒,生存尚且艰难,还要购买大量的书籍,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海子在极端贫乏的物质荒原上,努力构建他的精神大厦——诗歌。因此,海子以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和方式,极力探求属于他的也是属于诗歌的纯情的干净的艺术空间,这里存放着他和诗歌的生命,这里是他的理想和生命的归宿。海子的牺牲是必然的,年轻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诗歌理想不懈求索,筋疲力尽,心力交瘁。海子的生命已经和诗歌融为一体,诗歌是他的太阳,他最终选择东方步入辉煌,完成了一个诗歌烈士最后的沉静和悲壮,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诗歌神话。身后仅仅留下近200万字的诗歌和大量藏书,留下深重的悲哀和遗憾。海子的纯洁,海子的从容,海子的坚定,海子的大义凛然,将时刻明亮着诗歌的眼睛。
诗人骆一禾和西川是海子的朋友也是北大校友,他们对海子的诗歌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们认为海子的诗歌语言已经抵达元素,那是黄金般的诗句。海子死后,骆一禾和西川为整理出版他的遗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因为过度劳累和悲伤,海子去世仅两个月余,5月31日,诗人骆一禾也追随海子驾鹤西去。3月26日,本是海子的生日,他选择这一天走向天国,似乎是为了一个象征。海子25岁,骆一禾28岁,1989年,那两个忧伤的日子,怎能承受中国诗歌难以承受之痛?
海子将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海子超越了自我,超越了难以逾越的生命界限,把诗歌的生命深入到宇宙和人生的极致,以自己的壮烈完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启蒙。真正热爱诗歌的人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读海子,不必急于表白是否读懂,就象太空旅游归来不需要表白自己是否解开太空奥秘一样,你会觉得在生命深处你和海子以及海子的诗歌血肉相连。
一切浅薄只能迅疾随风而逝,不想为海子哭泣。重读海子的诗歌,你会觉得海子正站在一个高处,冷静地注视着你。面对走过诗歌的芸芸众生,海子如果在天有灵,不知可曾扼腕长叹?
斯人已逝,生命永存,人间的海子何以摆脱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