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庄子是一个不遣是非与世俗处的人。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把《庄子》称作《南华真经》,这么一部仪态万方的作品怎么会有人给它起这样一个晦涩难懂的名字,仿佛把庄子放到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光晕里,让人难以接近。虽然人
庄子是一个不遣是非与世俗处的人。
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把《庄子》称作《南华真经》,这么一部仪态万方的作品怎么会有人给它起这样一个晦涩难懂的名字,仿佛把庄子放到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光晕里,让人难以接近。
虽然人们总把老庄放在一起,可我还是觉得尽管同为道家,他们是大有不同的,老子的道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①,是一种为君之道;而庄子的道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②,更多的表现了一种处事之术,他并没有思考太多宏观的东西,只是关心生命,关心在乱世之中如何安放生命,而对于秩序,他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因为在庄子眼中,这个世界是艰难的,所以他选择用厚厚的蚕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做着那个“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③的美梦,但是正是因为庄子看透了太多的事情,想与这无道的世界保持距离,想冷眼旁观众生百态,却生性狂热的眷恋着这个世界,但他太清醒,太理智,他明白世界不会因为自己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反而入仕之路艰且险,未若有自己曳尾于泥中的逍遥自在。
可我们又不应该仅仅认为庄子生活在云端,日子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如大鹏般翱翔九万里,视天地为敝履,他清楚的意识到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就被套入了命运的桎梏中,注定你不能游离于方外,因为你们早已成了血脉相连的存在。
所以事实是庄周永远都要生活在凡尘,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常人的贪嗔痴怒,喜怒哀乐,只是他很自觉的收藏起了自己的情感,使这世间无数的花红柳绿成为了微尘,可是透过庄子自诩的“谬悠之词,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④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乱世中那个生活在凡尘俗世,柴米油盐中最普通的庄周。
他会为朋友的离去而感伤。过惠子之墓时,庄子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⑤虽然平日里他们总是在争论各式各样的问题,虽然惠子以一个“丑角”形象出现在《庄子》中,可论辩过后,无论结果,他们依然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
妻子离开,庄周鼓盆而歌,很多人说这是他超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切都在因果循环之中。但是我们未曾发现当这个日日为他洗手作羹汤的人离开时,他的心里空了一个角落,宗师也有七情六欲,只是在悲痛过后他对于生死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生死中求得对其的破除。
庄子思想上真正的对手是孔子,所以在,《庄子》中才有很多以孔子为主角的故事,而庄子认为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⑥的思想是错误的,甚至是愚蠢的。因为他所追求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在乱世中游走,在夹缝中求生,他只是希望可以做到最简单的安身立命,所以庄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但是同时庄子对命运并不是出于本能的接受,而是主动地自己把握自己的生命。
庄子很清楚这个世界的法则,他说:“擎跽曲拳,人皆为之,汝不敢为乎?”⑦世上有太多的贵人需要别人摧眉折腰来衬托他们,所以庄子就在他们面前低下自己的头,不过是形体上的得失,只要内心无贵无贱又有何妨。为道者无所求,就像楚威王多次想聘他为相,他只是回了句:“我宁游戏污渎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⑧这样的心态向来是与忧国忧民的中国士人文化所不符的,可这就是庄子,他认为功名之成意味着道德之亏,恰如公孙龙、昭文、师旷等辈陷自己于泥潭,把一生交付于蝇营狗苟。对于庄子而言,荣光过于耀眼足以迷惑心智,倒不如做个最平常的人,隐匿世间。
才华是件可怕的东西,所以他要自埋于人群之中,他不想坐拥天下,因为天下对他是无用之物,未若有陋室栖身,耕织自给。要有用之人放弃抱负,这是最不容易的,连屈子那样的人物都会喟叹不已,内心愤懑不平,而庄周呢?他妥协于世俗,坦然放下一切,他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这才是“德”之至。
隐藏在庄子表面潇洒的后面是深深的无奈,他不想苟且于流俗却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所以他让自己豁达,让自己必须豁达,否则在这世间这么多黑白颠倒的不平事中又何以自处。所以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无何有之乡”,在这儿他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过那种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日子。可是回归现实,这依然是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或许正因如此,庄子才总是要做逍遥之游,真切的日子越沉重和拥挤,对于逍遥的渴望就越强烈。
而这些都能体现在他的文字中,庄子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他从未刻意的追求文字的华美瑰丽,也不希望凭此作为攀龙附凤的工具,他的文字就是他的思想,若汪洋恣肆,来去无踪,但却只是一种最真实的自我表述。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多恢诡谲怪的故事,我们可以翱翔于九万里之上,体会终南佳境,大美不言。
我觉得当下人们怕是最该学庄子的,学习他那种逍遥于天地间的处世之道。不像孔孟说要遵循中庸,一天到晚小心翼翼的算计,不能高一分不能短一分,太累了;不像墨子提倡对世人的大爱,乱世自顾且不暇,又哪有那么多的怜惜分给他人?既然死生存亡,穷达贫富都属于命运,那么我们最好还是选择安之若素,不要以心为形役,羁绊了自己。所以庄子选择了一种近似于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因为礼崩乐坏的世道下,唯有忘记现实,才能在纷扰之中,达到宁静。
现在庄子总是被供奉在袅袅香火中,被加封为南华真人,有万千信徒祈求他的庇佑,如果他知道了也一定会嗤然一笑吧,只是想安度一生,却被迫架上神坛;只是想单纯的隐于市,但最后和这世界还是剪不断,理还乱。他一直都只是最普通的红尘中人,不需要被神化的虚伪的面容,只想拥有一种最真实的轻松,所以庄子才写了《庄子》,证明自己和这个世界从未远离。
所以我们看到了《庄子》书,它以一只栩栩然的梦里蝴蝶,点燃了人间黯淡的觉醒时的梦。⑨

附:
①出自《道德经?十一章》
②出自《庄子?大宗师》
③出自《庄子?齐物论》
④出自《庄子?天下篇》
⑤出自《庄子?徐无鬼》
⑥出自《论语?宪问》
⑦出自《庄子?德充符》
⑧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⑨出自杨义《庄子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