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作者:民膏民脂时间:2024-11-22 13:03:20热度:0
导读:不知是谁曾提出这样一个理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跨越时空的一场精神对话。我想,通过阅读,我也与大师卡夫卡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遇见。初识卡夫卡,源于《变形记》。年幼的我,只是读出了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谬以及
不知是谁曾提出这样一个理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跨越时空的一场精神对话。我想,通过阅读,我也与大师卡夫卡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遇见。
初识卡夫卡,源于《变形记》。年幼的我,只是读出了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谬以及对于格里高尔最后被摧残至死的悲哀。那时,读不懂卡夫卡的想象,也读不出卡夫卡的荒诞以及变形的写法背后所蕴藏的深意。
后来,与卡夫卡的再次遇见,却是作为一名中文系的科班生。我拿起了那所谓的文学理论解剖刀去剖析儿时的卡夫卡。于是,卡夫卡在我的印象中被定格成现代小说的鼻祖;他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是“地窖中的穴鸟”;他是纯粹的个人写作作家。而对于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却成了他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然而,这类所谓的理性认识却始终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所得,无疑,这是一种隐性的且是被迫的文学接受。我想,对于卡夫卡的认识与评析,每个人立足于他的作品,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想,卡夫卡是孤独的,也是恐惧的。卡夫卡说:“我必须……孤独。我所做出的成绩,无一不是孤独的结果。”他还说:“我的本质是——恐惧。确实,恐惧就是我的一部分,也许是我身上最好的那部分。完全承认恐惧的合理存在,比恐惧本身所要求获得的还要多,我这么做并不是由于任何压力,而是欣喜若狂,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地向它倾注。”我想,没有谁对于恐惧与独孤的认识是如此地清醒。卡夫卡不仅能清醒地写出自己的孤独与恐惧,而且在其作品中也到处弥漫着一份孤独与恐惧感。
《地洞》便是最好的代表。地洞,是一个人为自己精心打造的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个地洞有通道、广场、城郭,有伪装的入口,有使敌人找不到入口的迷津。城郭里,穹顶上镶嵌着星星,仓库里储存着丰富的食物。可这样一个安全有精致的地洞,却并未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反之,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笼罩着他。他总是惧怕敌人的来临,夺走他为之付出了劳动和心血的地洞。这种不安与恐惧在卡夫卡的笔下以一种荒诞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我想,若卡夫卡不是孤独而恐惧的,他又何以如此丰富地写出了《地洞》中的那份不安与恐惧呢?然而,卡夫卡对于这份孤独与恐惧却又是极其享受的,因为孤独与恐惧赋予了他无线的灵感。因此,卡夫卡宣称:“极度的孤独使我恐惧……实际上孤独是我的唯一目的,是对我的巨大诱惑。”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想,用此句来形容卡夫卡最为恰当。卡夫卡是孤独的,但他的孤独却成就了生平经历最为平淡无奇的他。
1883年,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的卡夫卡,此后的一生中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在布拉格大学读法律,以后再一家保险公司当职员,文学创作只能算是他的业余爱好。对于生命体验如此单纯的卡夫卡而言,孤独却造就了他的文学之路。他的创作生涯堪称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写作状态。他的创作,不为发表、不为大众、不为任何外物,只是为了书写内心深处孤独的自己。笔,不是他的工具,而是他的器官,是连接孤独与文字的器官。为此,卡夫卡甚至曾狂言到:“我憎恨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我想,这句狂言的背后满是一种孤独与痛苦。在卡夫卡的主观选择中,除了文学,还有什么呢?他排斥文学除外的一切,剩下的,除了孤独便一无所有。而文学,又何尝不是孤独而痛苦的?
孤独的卡夫卡对于他的写作、他的生活又何尝没有深刻意识到呢。他说:“很多人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实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普通人小的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的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
终其一生,卡夫卡的孤独散落在他的美一处文字中。《地洞》中的地洞缔造者是孤独而恐惧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也是极其孤独的;《城堡》中的K亦是孤独而无奈的。孤独的卡夫卡,在岁月的荏苒中,不曾褪色。而如今,跨越时空的一场精神对话,让我读罢了卡夫卡的无尽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