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和命
作者:口述时间:2024-11-17 00:12:04热度:0
导读:标题中第一个“命”是指“生命”,“要钱不要命”中的“命”即是。第二个“命”是“命运”,如“命中有终须有,命中无莫强求”。生命一旦来到这个世界,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有一首歌词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标题中第一个“命”是指“生命”,“要钱不要命”中的“命”即是。第二个“命”是“命运”,如“命中有终须有,命中无莫强求”。
生命一旦来到这个世界,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有一首歌词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实际上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打工仔的孩子,即便是十分打拼,也不如省委书记儿子一点也不拼好。中国人把这叫“命”,现在的官二代,活得滋润就是因为他们的命好。也许他们的爷爷奶奶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但能够大难不死,其实也是“命”。湖北红安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出了72个将军。但一同出去闹革命的红安子弟,马革裹尸的何至止千万。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样闹革命,能当上将军的寥寥。多数人血染疆场,埋骨他乡。这就是“命”,是“命”就得认,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命”的两层含义可以保含在一个“活着”的命题里,“活着”象征着“生命”的存在,“活着”就要承受“命运”的安排。被评论界称为“先锋文学派”的余华,有一部小说《活着》。这本书,被列入“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书中讲述了一个地主少爷富贵的故事,富贵虽生于富贵之家,但“命”不好。先是因嗜赌而输赌光了全部家产,后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最后当了解放军俘虏。当富贵再次回到家乡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女儿成了聋哑人。而对富贵来说,命运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运动中,富贵生命里仅存的希望被“命运”一点一点地击得粉碎。最后只剩下一头也叫“富贵”的老牛陪伴着他渡过余生。
《活着》的主题就是“活着”。有一个叫老全的人,是和富贵一道被抓去当壮丁的。他对富贵说:“老子死也要活着。”“死也要活着。”这句话很矛盾,死了又怎么能活着呢?也许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与“命运”抗争的态度。态度虽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却可以支撑一个人艰难地活下去。老全没有拗得过“命”,一颗流弹就要了他的“命”。富贵没有死,这既是侥幸,也是“命”,因为他的苦难还没有受尽。
富贵的“命”本可以有许多种,首先他出生富贵,不受穷应该没有问题。他输光了财产,如果当了八路,那么参加过淮海战役,且有幸活下来的人,至少也可以当个县委书记了。退一步讲,就算当了国民党军,如果他的部队起义投诚了,那么他活到现在也是个离休干部。我有一个同事,就是49年的国民党投诚士兵。因为他有一点文化,投诚后被安排到地方上当了教师。于是他的档案里就有了一条49年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履历。他因此被定为离休干部,退休工资非但比我们高一截,还享受老年护理津贴。参加国民党军队,也能参出个离休干部,只能说他的“命”好。
“命运”犹如一副牌,发下来就注定了,好牌可能打砸,就像富贵。坏牌,除非别人出错,想赢几乎没有可能。但很少有人甘愿认输,这叫与“命运”抗争。富贵在部队里也想用逃跑的方式来改变必输的牌局。然而当他想到,人终究跑不过子弹,抓回来还是要被毙掉。他打消了逃跑的念头,把结局完全交给了“命”。
“命运”之所以捉摸不定,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它的走向。是走向幸福,还是走向不幸。余华在《活着》这本书中,似乎只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并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就是活着。那怕像富贵那样孤独而无奈地活着。也许这就是老全那句“死也要活着”的解释。
《活着》的背景是战争!战争可以改变“命运”。从奴隶到将军,从座上客到阶下囚,乃至改天换日,都是战争的作品。战争的实质是毁灭是杀戮,所谓正义或非正义,是由战争的胜利者决定的。现在的叙利亚双方,都在指责对方杀害平民,可是谁也不愿首先放下武器。人民的死活与他们无关,他们在意的只是政权。广岛一颗原子弹,几十万人的生命顷刻毁灭,他们是战争的牺牲品。但没有人为他们鸣冤,也没有人认为美国是在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屠杀平民。
世界最好没有战争!20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