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据《楚天金报》报道:记者从湖北省招考部门获悉,今年,我省允许省内考生“异地借考”,只要户籍地与借入地的市级招考部门双方达成一致,可办理省内借考,这也是我省招考举措的一大松动,凸显了人性化。这个允许省内
据《楚天金报》报道:记者从湖北省招考部门获悉,今年,我省允许省内考生“异地借考”,只要户籍地与借入地的市级招考部门双方达成一致,可办理省内借考,这也是我省招考举措的一大松动,凸显了人性化。
这个允许省内考生“异地借考”的决定,是一个真正解民之难、排民之忧、抚民之痛的好政策!的确是“凸显了人性化”,真正体现了为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公共政策以人为本的公益性。是一个值得叫好、值得推广的好政策!
这个政策,特别是对于那些随着打工经商的父母在异地他乡求学的学子来说,是一个让他们倍感欢欣鼓舞的利好消息。让他们不仅少了劳碌奔波之苦,还少了返乡融合之难。从此,他们可以安下心来复习,放下心来考试。以考出自己的最佳成绩,考进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这一个举措,也让那些带着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少了牵挂悬疑之心,少了返乡陪考之痛。
有着中国第一考之称的高考,影响着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决定着千千万万个考生的命运。因此,每年的春季来临后,每个有考生的家庭都是集中了精力帮助孩子备考。出进的响动不敢大,说话的声音不能高,生活安排是周全又周全,心理安抚是细心又细心。就是这样,还生怕孩子不适应、生怕孩子考不好。
尽管这样的绷紧神经、小心呵护让许多家长都备感疲惫,但对于那些不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外打工经商的家庭来说,他们还是要少去许多不必要的操心,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起码他们不需要为孩子在哪里考?怎样考?而操心,而着急。他们只需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安抚好孩子的心理就行了。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离开原籍到异地打工经商的人数逐年都在增长,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2008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01亿,2009年达到2.11亿。这其中,为了便于相互照顾,有许多人是拖家带口,挈妇将雏。将孩子带在身边读书。
但是,由于中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高考制度,那些长期离开户口所在地,随着漂泊在外的父母的孩子们,因为户口不能随迁,在现在的就读地属于借读,孩子读到高中毕业时,因不能在异地高考,只好返回原籍参考。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不仅是个经济负担,还是一个精神负担!
所以,每临高考,有许多高考生就为在哪里考?怎样考?而苦恼、而伤心!回原籍考,不仅多了劳碌奔波之累,还要多了经济开支之难。单独让孩子一人返乡参考,父母放心不下,父母返乡陪考,多花钱不说,又影响工作和生活。
更为困难的是:因为就读地和参考地,两地的教材不一、课程设置的不同、学习环境的两样、人际关系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到考生的心理,影响到考生的成绩。让很多学子与自己梦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留下了人生的遗憾!所以,让在异地借读的考生就地参加高考的呼声,多年来一直不断,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
教育事业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也应该是一项公平的事业。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让所有的学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国土上,无论是在哪里,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参加考试。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有很多的困难,但是,相比起社会的公平,相比起国家的发展,相比起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相比起一个始终追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府,那些困难都不应该成其为理由!
现在,湖北省有关部门本着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的精神,率先迈出了“异地借考”这一步。尽管这一步还不是很彻底,还有待继续完善。但是,它至少让湖北省内那些在异地借读考生在哪里求学,就在哪里考试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这对于实现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市场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