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现今社会,好色定义为在男女相处中对色彩丰富的美好情趣的爱好与欣赏。一般是指对异性的动人美色的爱好和向往及个人心理现象,好色也是一种时尚的欣赏心理,不应该受到世人的误解排斥和禁止,但本文所谓的好色绝不是
现今社会,好色定义为在男女相处中对色彩丰富的美好情趣的爱好与欣赏。一般是指对异性的动人美色的爱好和向往及个人心理现象,好色也是一种时尚的欣赏心理,不应该受到世人的误解排斥和禁止,但本文所谓的好色绝不是脱离美好行为的行为。

好色第一道
无色道,色即是空道
理论奠基人:释迦牟尼
“众生重果,菩萨重因”,事情发生后,你处理的多么得当,多么完美,也不如在事情的萌芽阶段就作出或抑或扬的决断来得高明。企业发展管理及个人的相处中,也要做好防范于未来的打算,好色之中也有真道,好色显然是迷于外相,丧失了本我,所以在源头上就该破除对色的痴恋,做到心地澄静,无“色”可好?
答案肯定,不好!厄杀第七道“色道”
天气如何炎热,日头如何毒辣,我佛释迦牟尼从也不在一棵树下乘凉超过三天,以免日久生情,坠入六道轮回。于是先从心底拔除“色道”。好不?各有各的说法。
结论:有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色的最高境界就是空。
所以我们真正的君子之色,其实就是不色。就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好色之性情,真真切切的性情,大家都认可是美色的时候,那时都看得很空的时候,就像平常之心对待就如空般。佛教说的色即是空,都被俗人误解了拿来忽悠了几千年。可悲呀,如今才挖掘出来,大家是否都能看到呢?

好色第二道
吾色间道
理论奠基人:老子
“知雄守雌”,“以柔克刚”,“不为天下先”,认为任何事情做的太过分了也就离完蛋不远了。所以说为人处事,企业发展管理都要有个量度,老子从不刻意的去反对什么,也从来没有执着的追求过什么,任其自然而已。说他好色,他还真没有;说他不好色,他又有对色的向往。游离于色与不色之间,即可超脱色的束缚,事情原来就这么简单。无可无不可,率性自然,便是真知。
结论:若即若离,似有还无,乃好色的最高境界。
我辈应当汗颜,圣人训皆如此般,真真性情也,好色也。

好色第三道
好色中庸道
理论奠基人:孔子
“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的动源在社会伦理,好色的动源在自然本能,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孔子不偏不倚,无意于偏废某一端。叫孔子感伤的是人们肆无忌惮的发泄着肉欲,而不注重礼义教化,打破了本该有的灵肉平衡。孔子还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讲的是理性认知,“好”指的是感性印象,只有讲二者完美的中和成“乐”,才能达到乐在其中,陶然忘物的境界。发乎情,合乎礼,才不至于亵渎了那份真情。
结论:过犹不及,不及更不及!恰好合适便是奇绝完满。
所以说孔子之道,扼杀了真性情,口是心非的伪君子比比出自中庸之好色下,真不如好色者。

好色第四道
好色大而化之道
理论奠基人:孟子
孟子见齐宣王,宣王说:“我有毛病,我好色。”孟子说:“好色好啊,请大而化之!”宣王说:“此话怎讲?”孟子说:“如果大王能够施行仁政,关心国事,体恤民疾,令普天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岂不美哉?倘能做到与民同乐,老百姓还唯恐你不好色呢!”孟子这个好色理论最有学问,说出最不易。“大而化”出的东西也就良莠不齐了。如果是我辈谁没想过,“如果自己是皇帝多好呀”、“让天下所有的美女都成为自己的”之类……
好色第五道
好色之自恋道
理论奠基人:那西赛斯
那西赛斯,古希腊的一位英俊王子,据说他爱上了小溪里自己的影子,不屑于美丽多情的少女的爱慕。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恋”和“他人恋”成反比。人的力必多(心理能量)是一定的,投注到他人的能量少一些,投注到自身的能量当然就会多一些。其实,好色也好,爱情也罢,它的本质就是寻找“美丽的我”,只不过多数人被表象欺骗在恋人身上找“化妆的我”;少数人洞明世事在自己身上找“纯粹的我”。结论:再好色的人,无论是哪种色,真性情的好色,还是放荡的色,其实都是为了自己。
结论很精辟,你爱着的那个人,其实就是你自己,爱她是为了自己可以这么说,大家想想是不是,总是用来满足某种需求,学过心理学的朋友都知道马斯洛,好色也是一种真性情的需求呀。

好色第六道
好色之真性情道(情愿好色道)
理论奠基人:
古:唐伯虎
追求美丽而心动的真性情,举个大家都熟悉的剧情,点秋香,有这么些才学之人,总喜欢追求美的东西,以至被大众误认为是好色,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种真性情。我为秋香,情愿伦为一家丁,这种心难道不感人吗,真吗,那一记还我漂亮拳终于打动了芳心。
今:徐志摩
无论是陆小曼还是林微音,自古佳人难过才子关,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一种天地法则,前世的姻缘皆因那一次奈何桥上相忘于江湖,只是那种感觉和眼神,深深的盟在心底的波动,无法忘却,才有今生的似曾相识,于是,把这些爱恨情愁的表达的真真切切的人,皆挂上了好色的大旗,随风逐流着。

好色第七道
好色之神仙道(艺术色道)
理论奠基人:罗丹
高层次的审美,恰是审丑。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是自然的,美是人为的。丑是美的反动,是美的升华,是美的要害,是圣洁女神性感的隐私部位!葛赛尔在看到罗丹的雕塑《老妓女》时,不禁惊叹道:“丑的如此精美!”丑出深刻剧烈的印象,丑出摄人魂魄的震撼,那么这件艺术品也就成功了。“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任何丑陋的东西都包含着美的因素,只有善于发现美的人,才善于发现丑。名人娶丑女的故事,自古以来,不胜枚举,但他们重的是妻子的“德”,实际上德也是美,他们还是在追求美,而不是追求丑,所以他们还没达到化丑为美的最高境界。
总结:发现美不容易,发现丑更不容易,化丑为美尤其不容易,问世间又有几人好色的对象是丑女呢,我辈皆可顶礼膜拜了。首先发表声明本人可无此境界。嘻嘻,哥们们努力点好色吧!
备注:本文部分资料参考《好色百科》、《互动百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唐伯虎点秋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