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只架“天线”,不接“地气”缘于民意分量太轻
作者:夐阻时间:2024-11-14 02:45:46热度:0
导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天线”架得很好,上面的信息接收得很快,接“地气”却出了问题,“地气”不够,底气不够啊。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不是可选可不选。”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日前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天线”架得很好,上面的信息接收得很快,接“地气”却出了问题,“地气”不够,底气不够啊。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不是可选可不选。”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日前在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推进会上说(12月29日08:31 来源:人民日报)。
汤涛说的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都普遍存在着。它说明我们的一些官员都习惯性两眼向上,习惯于揣摩上级的意图,研究上级的爱好,迎合上级的口味,赢得上级的喜欢。但是,却不愿意花心思深入群众之中,不愿意倾听群众的呼声,研究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需要,解决群众的困难。
有的时候,或是因为形势所迫,或是因为宣传的需要,有些官员也“深入基层”,也“深入群众”,然而他们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么是一溜小车浩浩荡荡,前有警车开道,后有生活车殿后;要么是一大帮携带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前呼后拥,官员很气派、很优雅地和群众握握手,很温柔地、很关心地和群众说说话,镁光灯、闪光灯拍个不停。结束之后,上了车就什么都丢到了脑后。纯粹是营造舆论,作秀群众。
还有的官员不仅不愿意对群众嘘寒问暖,为群众排忧解难,有时连“秀”都不愿意作。他们总是高高在上、鱼肉群众、欺压群众,侵占群众利益,侵犯群众人身权力。
所以,在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干群关系已经由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严重的甚至势同水火。以至于仇官心态十分严重,只要是有公务员、官员参与的事件,一经舆论曝光,就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猜测,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没有公务员、官员参与的事件,但是,只要有人把它公务员、官员扯到一起,马上就有人展开了联想,进行人肉搜索。象刚刚过去复旦大学生黄山求救中的“二姨夫猜测”一样,人们总认为那些背后有权力的影子,有官员的效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国者以民为基”。“忘民不可为仁义”。中国的古圣先贤都把群众作为国家的基石,作为执政的基础,都强调要爱护群众、尊重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毛泽东则更是把人民群众当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把共产党人比作安泰,把人民比作大地。认为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共产党的执政。他还石破天惊的喊出了“人民万岁”的口号。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从本质上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应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象汤涛说的那样:好好接接“地气”。要“体验群众生活、体会基层难处、体察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带领群众前进!
道理并不深奥,但是,为什么一些官员还是喜欢架“天线”,而不愿意接“地气”,因为,在一些地方,架“天线”的官员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得到更大的利益,获得更快的提拔。而接“地气”的官员,则意味着付出更多的劳动,作出更大的牺牲,失去更多升迁的机会。因为,说穿了,官员的前途和命运不是由群众说了算,而是由领导说了算。民意对官员的影响太小。所以,要让官员把功夫从架“天线”转到接“地气”上,除了经常组织一些“下乡住村‘六个一’”之类的活动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分量,让官员唯民意是瞻。这样,那些只架“天线”不接“地气”的官员没有了民意基础,想升迁也不可能,自然就会转变思维方式,改变行事风格。自然就会更多地接“地气”,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