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孙福喜副局座“粗口门”事件已经炸开了锅,现在不仅河南网友义愤填膺,不少的媒体也来“推波助澜”(某资深记者语)。总之吧,现在好不热闹!当然,为孙大人辩护的也不乏其人。比如某“著名教授”
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孙福喜副局座“粗口门”事件已经炸开了锅,现在不仅河南网友义愤填膺,不少的媒体也来“推波助澜”(某资深记者语)。总之吧,现在好不热闹!
当然,为孙大人辩护的也不乏其人。比如某“著名教授”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孙副局座没有骂人,对于这种辩解本人实在不敢苟同。我不是学者,也不是教授,更加的没有名气,但是本人对汉语言学也略知一二,是有发言权的,所以休想拿学问来糊弄咱。
据我所知,陕西与中东部的多数省份,甚至与临近的河南省的文化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讲文艺流派时,经常划分豪放派与婉约派;我们讲风土人情时,总是说北粗犷、南细腻——这实际上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同样地,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带有各自的特征,譬如“西北狼”、“东北虎”的绰号,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陕西省带有鲜明的秦文化色彩,而两湖(湖北、湖南)则是楚国故地,甚至于河南的东南部和西南部都带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换句话说,陕西和河南的文化背景明显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承认差异。需要补充的是,秦文化有尚武的传统,粗犷、张扬、率性,而楚文化则是温婉、内敛、含蓄的。在秦文化背景里,可能是一句很普通的口头语,如若换作了楚文化背景,那就很有可能演变为恶毒的侮辱或者人身攻击,如果说话人再夹杂点情绪,那就成了彻头彻尾的谩骂了。我这样说决非耸人听闻,而是有案可稽的。
由此可见,从语言、文字上去分辨是自欺欺人的,也是徒劳无益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孙副局座没有骂人,但他的言语不雅是人所共知的,而且他的语言的攻击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关键问题不在于他是否骂人本身,而是态度问题。况且他参与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是有别于一般的公务员的,更何况他还是担任要职的政府代言人呢,又岂能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几个月前李泳的无心之语,当时他只是即兴地说了句流行很广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齐吼秦腔”,但是陕西人民不干了,他们可不认为你“央视名嘴”李咏是无意的,坚决要求向三千万陕西人民道歉。时过境迁,当陕西的公众人物、高官涉嫌侮辱河南人的时候,却可以拒绝向九千七百万河南人民道歉,并且倒打一耙子,反而指责起了河南人民“太过敏感”,无理取闹。这是哪一门子的逻辑?看起来,推行双重标准的可不止是美帝国主义呀!
再往前追溯几年,在一次私下谈话中,某欧洲籍国际奥委会委员说了句“黑鬼”,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他一再向黑人运动员道歉,但人们依然认为他是种族歧视的代表,最终他被解除了职务。转回到国内,虽然河南人的对外形象仍很脆弱,但是并不是说“歧视”一下就是可以容许的。分析一下孙大人的发言,不难发现,他的舌头底下还压着歧视河南人的味道,要知道他是政府代言人。
综上,你真的很委屈吗,孙福喜?
作为公众人物,你有义务管好嘴上的那道闩;作为高级公务员,你同样没有理由不检点一下自己的言行。如果继续我行我素,那么等待你的将是庄严的法庭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