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新近的事情,网络报纸热议张爱玲的《小团圆》。像《南方周末》这样严肃的报纸,也在大块大块地特约香港等地已看的人介绍书中情况,又请陈子善先生介绍这本书的前世今生。那时你若搜网络想满足不花一钱的文字,给你的
新近的事情,网络报纸热议张爱玲的《小团圆》。像《南方周末》这样严肃的报纸,也在大块大块地特约香港等地已看的人介绍书中情况,又请陈子善先生介绍这本书的前世今生。那时你若搜网络想满足不花一钱的文字,给你的只有一个火药引子,都是看过的人敲出零星的半截东西在网络上流传。就在昨天,我在公交车上还看到一个人正在看一份报纸,又是在说张爱玲这个《小团圆》。
看天下形势,这次版权工作做得够好。颇有几分像当年张艺谋做《英雄》,在热映的当儿,偷版还是出来了,但看得人心焦:时不时画面在摇晃,还有人头在上面走过,偶尔还有咳嗽声。这是正宗的偷拍版,价格也是二十元一盘。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小团圆的保密工作是极为到位的,可能谁也没有那么兴奋,将厚本的书重打敲一遍,那是腰酸背痛的活。
这样就吊起了别人足够的的念头。想买,想读。网上网下一片叫唤“师祖奶奶”。那时我想既读不了原著,读一读介绍文字也不错。这样就读了虹影的一篇博文,也不深刻,也只三五两句,意为也不怎么样。那书里的故事终是没有绕出原有的故事,写性太多隐喻等等。令我感到诧异的事情出现了,我看到几份报纸的大标题:专家建议,不要对张的新书期待太高。
专家?固有的思维是经常听到央视的新闻经常有“专家”云云怎么样怎么样。我想这专家,虽没有指名道姓是哪位专家,是什么样的专家,有没有这个权利向全国人民做这个建议,那个建议,表这个态,表那个态,但也模糊地认为,既然是专家,总是像钟南山那样的医学研究者,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叶嘉莹这样古诗词的研究学者。哪知,这个对《小团圆》的专家建议,竟是我看到的那篇零散的博文,虹影的小幅文字被逐一引用,加以印证。
虽说虹影的文字在当今的海外作家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除了那篇自传体的《饥饿的女儿》,也没有让人放不下的作品。这个所谓的“专家”,最多可理解为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作品的小小读后感,但动则来的这个“专家”就是这样的吗?如果要说专家,我想至少是研究张本人作品的研究人员,如陈子善。但文学这种东西,就是夏志清发个话又能怎样呢?
发现了专家的真象,让我对媒体动则的“专家建议”感到怀疑。连带上滑稽感。这和“据专家介绍,目前正是各论坛卖母猪最好时节,出行注意带好钱包。”一样好玩好笑。
我要继续说的是昨天的事。我下了车,沿着中山西路一路往地铁口走,竟发现有一小书店,专卖打折书。当口摞着十本书,封面一团红海棠,正是《小团圆》。上面压了一张红纸,写着“一律十元,概不还价”。我翻了翻书,是正版。又看封底的价格,二十八元。
我嘿嘿笑起来,只有那些生猛海鲜往上海书城去抢,新华书店去排队。我现在成了铁公鸡,十元钱的“跳楼价”也舍不得掏。我很有信心,还会出现更低廉的正版。骄傲的张爱玲,你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