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周锡恩的片羽零枝
作者:格子时间:2024-11-13 22:13:25热度:0
导读:妹夫新建了楼房,外甥考取了大学,妹夫和妹妹在外打工回家过年,一定要我到他家住几天。正月初十这天,风和日丽,妹夫约请本村的一辆载人面的,专门让外甥来接。盛情难却,我就与老伴来到了古羊山。中午推杯换盏,喝
妹夫新建了楼房,外甥考取了大学,妹夫和妹妹在外打工回家过年,一定要我到他家住几天。正月初十这天,风和日丽,妹夫约请本村的一辆载人面的,专门让外甥来接。盛情难却,我就与老伴来到了古羊山。中午推杯换盏,喝了半斤多白酒,下午沿着通村公路准备去村部和小学逛逛。
半路上,碰到了昔日的同事何文秀,寒暄了一阵,他邀我去周锡恩的故居鹰窠荡看看。何文秀退休赋闲好几年了,擅吟诗词,精于书法,是罗田凤山诗社的理事,对当地的历史掌故非常熟悉。他对我说:“周锡恩是罗田的名人,是我们古羊山的泰斗,我很崇尚他。这些年,凡是文友到古羊山来,我都引导去鹰窠荡看看。”
穿过一个田畈,走过一片麦地,顺山岗下行百余米,就到了鹰窠荡。这是一个小山窝,四面环山,北面、西面山高,东面是一条长满松树的小山岗,南面是狭窄的出水口。荡中有一畈梯田,总面积约十多亩。北面地势高,平列两排楼房,有三户人家。楼前平坪宽阔,左侧有一口小水塘,泥沙淤积了大半,小半水面上布满了红萍和绿萍。
我注意到平坪前面的石岸上有两个方形石墩,约一米见方,上方有碗口大的圆孔。石墩上各刻六个大字,右侧是“翰林院编修周”,左侧是“国史馆协修周”,字迹周正清晰,没有丝毫损伤。何文秀说:“这是两个幡座,也就是旗杆的底座。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是周锡恩在京城的两个职位。”我说:“这个地方真像个鹰窠。据说周锡恩嫌它名字俗气,改名叫凤凰窝。”何文秀说:“确有其事。周锡恩考取进士后,皇帝问他家在何处,他说,家住凤凰窝,背靠老羊婆。”“现在,鹰窠荡只剩下这两个石墩是古迹了。”何文秀继续说,“四十多年前,修大队部,我看到一根石条,上面刻有‘太史’两个字,我懵住了,心想我们古羊山有谁可与司马迁同列称为‘太史’呢?”我说:“那根石条可能与这个国史馆的石墩有关系,国史馆就是修史嘛!”何文秀接着说:“正是如此。后来在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我有看到另外一根石条,上面有个‘第’字。许多年后,我问侄女婿方理刚,他是文科研究生,他说这两根石条应该是大门头上的闾担,可能是乡邻们拍周锡恩的马屁,在他做房子时送闾担作礼物。两根石条可能还在,不知埋在什么地方,要是找出来,送到鹰窠荡才好。”
鹰窠荡的三户住家都是周锡恩的族裔,与何文秀很熟,其中一个我也认识。他们很热情,搬椅子让我们坐下,又泡茶拿葵花籽来,我们坐着继续聊。周锡恩的族孙说:“这里是周锡恩出生长大的地方,后来的翰林府建在石源河。我不知道祖先是个什么官,反正有好大,听说放过浙江、山西两处的大主考。”我说:“我看过资料,周锡恩到浙江担任过副主考,当年的浙江科场舞弊案就是他揭发的。江浙的考生向主考行贿,周锡恩为人正直,向朝廷检举揭发,好多考生因此入狱,鲁迅的祖父也是其中一个。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写祖父‘因事下狱’就是指这件事。”何文秀说:“我祖上传留一本周锡恩的诗集,叫《传鲁堂集》,我读中学时被语文老师余国华借去看,没有还给我。那时我没有意识到金贵,也没去讨还,很可惜。这本集子可能失传了。”我说:“没有失传,去年我还见过。”何文秀惊问:“你怎么见到的?”我说:“省图书馆有《传鲁堂集》的藏本。罗田凤山诗社去复印了一本,让李琦重新标点加注。去年我与李琦一道为温泉诗社审稿,李琦把复印件拿来我看了一下。李琦说争取两年之内编好刊印出来。”何文秀非常高兴,说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周家主人说:“据祖上说,周锡恩后来罢官,是因为赈灾被人诬告了。罗田发水灾,周锡恩在京城争取了一批救灾款,自己也捐出了很多家产。有些经手的人贪污了一些,有人告到朝廷,告发了,朝廷追究下来,周锡恩负连带责任,被免了职。听说他是吞金自杀的,年仅48岁。”
坐了一阵子,何文秀又邀我去看周锡恩的祖坟。住房左侧有一条小山岗,形似一条游龙。龙背上整齐地砌了四排坟茔,上面三排是周锡恩的祖坟。我们观看周锡恩祖父的坟墓,墓碑上有“庶吉士”的字样。何文秀说:“周锡恩的父亲是个酒匠,祖父是个弹匠,不知为何称庶吉士。”我说:“大概是以后讨封的吧。我们当地传说一副嘲笑周锡恩的对联:‘酒甑蒸开天地眼,火叉拨出翰林来。’就是鄙视他出身低微。”我对何文秀说;“你是周锡恩的同乡,为何不把关于他的传闻系统整理一下呢?”他说:“传闻杂乱,很难考证,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与何文秀分手,我又碰到四十多年前的老同学林炳国。他听说我去了鹰窠荡,就跟我摆起了龙门阵。他说:“大概是远香近臭吧!周锡恩虽说名气很大,但我们本地对他不大恭敬。周锡恩当大官,是因为他拜两江总督张之洞为干爷,后台硬。他还有个学生王葆兴帮他鼓吹。他被朝廷罢官,是雷家人告发的。周锡恩讨了个小老婆,姓雷,是他原配夫人的族侄女。雷家人不服,就到京城告状,告了好几年才告发。状纸中说周锡恩‘日骑双马,夜卧双娇’,有谋反之心。周锡恩也练过兵,我们山上那时有好多人去参加了。这也是雷家人告状的内容。周锡恩的官服和他坐的太师椅,解放后演戏用做道具,在七里冲李家垸放了好些年。据说他官服上的扣子是金子做的,人们以为是铜的,没有发觉。周锡恩把翰林府建在石源河,很多人不服气。他罢官后,有人用絅弦锯他府前的旗杆,锯了三天三夜。”林炳国的一番话,是对周锡恩的大不敬。我不禁唏嘘:为何家乡的一个伟人被误解得这么惨?难怪古话中有“当官莫从门前过”一语。
无论传说怎样地泥沙俱下,良莠不分,历史是公正的。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周锡恩是我们罗田的骄傲。
20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