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高远的夜空,孤独的月亮凝视着寂静的村庄,或高或低的片片白雪幽幽地泛着亮光。低矮的房屋,疏枝交错的树木,一个个小山丘似的柴秸草垛,沐浴在银白的月光下。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狺狺犬吠和孩子们踢踢踏踏的脚步声。这
高远的夜空,孤独的月亮凝视着寂静的村庄,或高或低的片片白雪幽幽地泛着亮光。低矮的房屋,疏枝交错的树木,一个个小山丘似的柴秸草垛,沐浴在银白的月光下。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狺狺犬吠和孩子们踢踢踏踏的脚步声。这就是我记忆中乡村的冬夜。
最难忘寒冷的冬夜在学校上课的情景。那时,我们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因为冬季天太短,我们的班主任,年轻的孙燕老师,提议晚上到学校为我们补课。好玩的我们欣喜异常,家长也为有这么个尽职尽责的老师而高兴。
匆匆吃过晚饭,拿着小煤油灯,穿上大人的棉大袄,趁着月色三五成群结伴来到学校。穿着棉大衣的孙老师把带提手的“围灯”放在讲桌上,把炉火捅旺,再把后面的课桌搬到前排的过道里。教室里一盏盏的小煤油灯亮了起来,有用罐头瓶做的,有用墨水瓶做的,小小的线绳灯草上顶着的亮光就像是夏天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又像是冬季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在这个小小的光亮里,老师领着我们读课文,为我们讲解李白、杜甫的诗词,有时,也一手提着“围灯”,一手拿着教鞭领我们念黑板上的生字。
火炉里炉火通明,老师一遍遍地教着,学生们一遍遍地读着。窗外的月儿望着,露出甜甜的笑。
下课了,我们簇拥着老师来到操场上,欢呼着,跳跃着。我们背着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突然,有个女同学惊叫起来:“老师,怎么那站着一个人,没脑袋呀,是不是鬼呀。”“我看看是哪个小调皮蛋!”老师笑着说。原来,是一个小调皮蛋用大袄蒙住了头。听见有同学笑他,他就攥个雪蛋蛋扔过去,吓得别的同学也蒙住了头。
同学们的欢笑声,让这个寂静的冬夜不再寒冷,让那个孤独的月亮不再觉得困乏。教室内那跳动的微弱的灯光,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还有操场上那扔出雪蛋蛋的嘻笑声,感动了月亮深情的目光。伴着我们长长的影子,直到把我们送回家,它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汲取了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童年上夜校的快乐。月儿由圆变弯了。繁星满天时,我们迎来了期末考试。那年,我们考了全乡第一名,老师高兴之余,拿出自己的奖金,为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发了一份小小的奖品。
现在的孩子上的是晚自习。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他们很难想象我们小时候在煤油灯下随老师诵读课文的情景。煤油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成为传说中的神话,只能在大人们茶余饭后才能听到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故事。虽说现代化已经取代了过去落后的生活方式,但儿时寒冷的冬夜里,那萤火虫一样的灯光和那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