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家乡的巨变
作者:陈粮时间:2024-11-13 22:23:32热度:0
导读:我的家乡是祖国大陆最南端一条历史悠久的村庄。家乡虽谈不上山清水秀,但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那里,我经历过贫穷的痛苦,更感受到巨变所带来的喜悦。提起30年前的家乡,用“贫穷落后”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我的家乡是祖国大陆最南端一条历史悠久的村庄。家乡虽谈不上山清水秀,但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那里,我经历过贫穷的痛苦,更感受到巨变所带来的喜悦。
提起30年前的家乡,用“贫穷落后”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那时候,家乡确实很穷,穷的臭惺。乡亲们在困苦中挣扎,在艰难中度日。住的是祖辈们留下的破旧茅寮,雨天一来,屋漏更遭连夜雨;吃的是番薯饭,甚至野菜;穿的是粗布料,衣不着暖。贫穷落后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乡亲们最大的心愿是过上安稳的日子,其他的“邪念”一点也没有。直至1978年,就是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到了我们这个村庄。随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亲们有了属于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生产有了自主权,喂猪养鸡之类也不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了。政策的松绑,市场的放开,乡亲们可放开手脚干自己的。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头二、三年,村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好转:家家户户的储粮多了起来,乡亲们每天都能吃上大米饭,还有鲜鱼鲜肉;穿也不用愁了。过去能穿上用尼龙肥料袋做成的衣服就相当不错了,而现在有了钱,到县城成衣店挑选布料精致的成衣,穿现成的。
吃饱穿暖的乡亲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切身地体会到,没有电就像瞎子走路一样。他们萌发了要把城市的电拉过来的愿望。他们也要过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于是,在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条条电线杆在村中竖起来,电线也架上去,并拉到家家户户。有了电方便就多了,乡亲们不用打黑灯照明,孩子们也不用点煤油灯写作业,家家户户亮堂堂的。电不仅给乡亲们带来光明,更重要的是给乡亲们带来希望。有了电,他们又开始改水治旱的工作,在村中钻打大口径机井,并建起能供全村人饮用的水塔,家家户户拉管安上水龙头,只要扭一下水龙头,水就哗哗啦啦地流了出来。乡亲们从此吃上清洁、干净的自来水,结束了用肩膀挑水吃的历史。不仅如此,村民还把电拉到田间地头钻打大小口径机井灌溉农作物,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解决了农业干旱缺水问题,也结束了农业“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使得农业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农民生活过得一年比一年殷实。
有了电,没有路出入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路通才有财通。只有财通才是真正的致富。于是,村委会发动村民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硬底化村道。原来狭窄、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一下子变成笔直的水泥路,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路通了,不仅出入方便,而且缩短了与外边的距离,汽车开了进来,农产品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外运,财路也通了。
电通、路通加速了交通通讯的发展。过去,农村交通通讯工具落后,村民交通基本靠步行,通信主要靠口头传递。在30年前,若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就了不起了。通讯也非常困难,打电话要到县城去,很不方便。现在,农村公交车进村来,家家户户还有摩托车,甚至有的农户还有私家小轿车,上街下市、串亲访友,不用走路,要么搭公交车,要么骑摩托车,原来走路要用一天时间,现在只用几小时,方便多了。尤其是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工程,很多农家都安上了电话,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有手机,电信宽带也下了乡,有些家庭还购上电脑,老年人网上冲浪、玩QQ,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过去犁地耙田拉车靠牛,现在农村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多数农户都有手扶机、农用小四轮,耕田整地全部用机耕,农作物采用喷灌滴灌,收获不用人挑或牛车拖,小四轮或手扶机运输方便快捷,稻谷脱粒用机械,不用石牛踏,干净利落,这些在牛耕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改革开放转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乡亲们从传统种植观念的禁锢中走出来,什么有钱就种什么,蔬果并行,多种经营,发展反季节特色农业经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幅度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们有了钱便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追求更加美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过去那简陋低矮的茅草屋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新楼房。村民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丝毫没有逊色于城里人。教育基础设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也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乡村的变化是巨变的,是党改革开放政策的惠及,是憨厚朴实、勤劳善良的乡亲们的智慧和汗水的灌注。这些,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对于乡亲来说只是一个梦,而这些梦在改革开放后一步步实现了。旧梦在不断实现,新的梦想又在产生。当前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信我们的家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旗帜指引下,将变得更加富裕、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