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金秋的北京,除了植物园的菊展令我心仪,还就是黄叶村也曾令我魂牵梦萦,向往已久的。因为曹雪芹纪念馆就在那里。初闻黄叶村,就感觉有股浓浓的村野气息。当我漫步在黄叶村花草丛中的时候,我十分真切地感到自己回
1
金秋的北京,除了植物园的菊展令我心仪,还就是黄叶村也曾令我魂牵梦萦,向往已久的。因为曹雪芹纪念馆就在那里。
初闻黄叶村,就感觉有股浓浓的村野气息。当我漫步在黄叶村花草丛中的时候,我十分真切地感到自己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了那种零相距相拥的亲切感。儿时背过东坡先生对于江南秋色的描写:“扁舟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的诗句,使我一直以为那么著名的黄叶村一定在我们江南。现居在江南的我,感觉眼前这山是青山,水是溪流潺潺涓涓,自己正身处满眼是峰峦青黛,溪水称秀,鸟语花香的江南境地,如此秀逸雅典的黄叶村,就应该在江南才对啊!真难想象曾残留在我记忆深处秋风卷沙烟雾蒙,霜冻树木草枯黄的北方,竟然会有那样一个悠远辽阔落宁静,绿叶成荫如春景的黄叶村,活脱一个江南秋景黄叶村啊!可此黄叶村却真的与江南无缘,的的确确难为江南庶民。其落地缘分在此,永远只是北京西山的子孙。永远只能如此!想了只能上京探望了。
或许正是因为有黄叶村这种充满了野趣和闲逸的存在,才使得那些文豪们展露文才,才会写出许许多多反映村野生活情趣的文学作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一个典范。陶公仿佛从茫茫人海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净土,之而就愿意给读者多带一些闲逸,施展笔墨淡雅,尽心赠于读者一份轻松与愉悦。而黄叶村与曹雪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那种紧密的关系,无疑是这部巨作的关联纽带,更是先生笔下那种亦真亦情,又是真做假叙,假而写真的关联穿透所在了。我是携着敬慕,挽着诚挚来敬拜这位文学师傅的。我想细细地饱览了身处贫病交迫的时候,在这荒郊野外之地的黄叶村,却有浓郁、淳朴、幽美的人文风情,能使他凝集痴心、痴情、痴志、痴爱,全身心投入在为生育红楼而与砚台相伴,与纸笔相守,与诗文共眠。历经十年的阵痛,终于生产出这部世界巨作——《红楼梦》。它的面世,无论在描写情节上还是在文本形式上,终于为中国古典文学在人情世态小说打通了由“俗”到“雅”了通道,为才子佳人小说和世情小说的雅化开创了先河,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鲁迅先生对于《红楼楼》在创作中能打破传统的创新性给以高度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先生只用“打破”一词就总结了红楼文本的整体意义。不亏是大先生,出语妙哉,精也!典之!
好!这一打破得好!比如在奥运会上,运动员们都在努力打破记录,但又必须遵守比赛的传统禁药规则,违规而出的成绩如同发酵的垃圾,只会令人恶心。再比如人们在努力地超越自我,但又必须遵守人性的传统善恶规则,违规者的超越只能给人类带来罪恶和灾难。文学也是一样,对于有传统体裁框架的文本想要有新的一页,必须打破传统形式的框架,但同时更需要坚固传统思想的精华,曹雪芹的《红楼梦》无疑就是典范。我终于明白了早建于200多年前的古红楼,为什么在人心浮躁散漫懒于阅读的时下,在文学广场琳琅满目的时尚产物中,在历来的百家争鸣中,不但不衰减当年风华,而是更称盛丽。我不能不仰慕先生傲骨奇才,更是敬佩先生甘于淡泊的文品和人格。

2
我急于走近先生,往日的梦景即刻将要实现的那种心情,说不清是激动,还是兴奋。尽管现在交通便利,完全有条件使相隔千里之遥的我专程一睹师傅故居也不觉为过,问题是这位文学大师所处的年代与时下的时间跨度实在是久远了,这种距离感在如今许多文人的心灵中产生了淡然而越来越疏远。细细一算,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日子已悄然远去三十多年了,但在我的记忆库里始终存留敬仰先生晚年生活穷困潦倒,矢志著书的精神空间,我一直奢望总有一天我还能与他近在咫尺的心语对白。转眼数十年已过,苦于心中尚有一片对文学的执着与追求,如今我真的来探望这位为中国古代文学著作历史巨作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我对读《红楼》的感悟中,我认为他还应该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经济学管理家。可时隔了200多年之后的我,还能与先生灵犀相通吗?这一疑虑在我的记忆库存中又新添了一袭迷茫的空格,也无疑令我对黄叶村更有一种神秘的向往。
黄叶村内有山泉小溪,涧水涓涓,潺潺细细地唱着跑着。处远山峦黛青,眼前那古槐树与秋风互相摩擦下,落叶如片片彩蝶,忽悠旋转而上;还有湛蓝的天空与翠竹萧萧的幽静,这田野,溪水,小草,秋菊——甚至偶尔掠空飞去的小鸟儿,似乎都带着一股灵性和生气。沿溪的一条小路引我们弯到了一座去对面村落的小桥边。那是一座古香古色古朴典雅原木小桥,横跨在水雾弥散的潭涧两边,使边沿四周情景交融互通。对面的村落,正是北京植物园内的四季青乡正白旗村39号院,曹雪芹纪念馆就坐落在那里。过了桥,绕过潇潇竹林,移步在幽幽小径。我感觉像进入了武侠影视中常见的仙境场景,真像个活神仙似的,在美景中悠哉悠哉。我想那些神话故事中的仙女们也真不知足,仙境多好啊,还眼巴巴地窥视人间男耕女织辛苦劳作?还绞尽脑汁地向往着在人间走一遭,即使要她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贬为凡间平民,甚至于用生命做代价也在所不惜。想想这倒能理解,人也是如此,物质生活丰富了,自然就向往精神生活了……人心不足嘛。
我曾以为这只是为了提升男女主人公至高无上的爱情来打动观众的一种垫衬手法而已。最近被自己否定了。因为我感悟到那些看似儿女情长的爱情童话里,其实隐含了人心永远无法满足的根源最终归结在性上的禅意。爱情故事的背后,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清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修行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可是不重洁身自好,又难受戒律,终究因性之劣根未净而难抵诱惑。神仙都要时时注重自好,何况我们是吃五谷杂粮,诉儿女情长,有男欢爱女,行之坎坷湾道,日有忧愁烦恼侵扰的平常人。想想时下那些贪官污吏,也曾是人民的公朴,也曾为人民立过功,还不是犯在“人心不足”这一孽根上吗?可见修行是何其重要啊!古人曰:“品行好改,秉性难移,三岁看老。”这又告诉我们,要想修行修性,不是易事,成与不成全在于本人有没有坚韧的意志,能不能持之以恒……

3
不知不觉中早已穿过了有绿荫的小径,眼前已是曹雪芹纪念馆的后天井墙外了。院门破破的,上了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铁锁。后院墙很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