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攥一把热土在心坎
作者:大物时间:2024-11-08 12:48:19热度:0
导读:我的故乡江陵镇,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巴河畔。源远流长的巴河水,从巴中流经达州。沿途碧波荡漾,万古奔流,与两岸青山相映生辉,风景迷人,组成一幅风情万种,响彻巴蜀大地的“清明上河图”。到白衣,下
我的故乡江陵镇,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巴河畔。
源远流长的巴河水,从巴中流经达州。沿途碧波荡漾,万古奔流,与两岸青山相映生辉,风景迷人,组成一幅风情万种,响彻巴蜀大地的“清明上河图”。到白衣,下江陵,去三汇,是船工号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各种大小船只穿梭其间。
江陵虽地处偏僻,与达州城和巴中城市相去甚远,但她是第一个迎接巴河到达我们达州的乡镇,没有遭受过人为的生态破坏,河水清澈见底。
过了黄茅溪,行船沿河水顺流而下,在巴河一急速拐弯处,江陵古镇老街的房屋,放远望去,如一倒立的“个”字,座落在巴河畔。她亲吻着浩浩巴河,看世事沧海桑田,引领时代变迁。
下了船,行走在长长的街道上,古老的黄桷树随处可见,青石板路,“梯”字天街,一排排的老屋错落有致,吊脚楼高高悬挂,将古镇老街打扮得异常纯朴,古色古香。栖息于街道两旁的茶馆,听老人们讲解关于江陵溪辉煌的过去,眉飞色舞间,无不流露出对故乡江陵古镇的感慨。
如果您是外地人,呆得久了,你自然会留恋江陵这份热土。看绿水青山,渔舟唱晚,夜间古镇灯火辉煌。山与水的巧妙融合,大自然鬼斧神工,还有江陵书院,江陵大桥,红军三十军政治部旧址,二王庙等等,都是不朽的传说,给江陵千年古镇平添几份神迷色彩。
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和历史文化的沉淀,江陵周边一些地方,如虎让,北山,元石,道让,青凤,还有当时的新溪、高坪等等。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出过远门的“泥腿子脚杆”,也就是下里巴人,几乎把江陵当做他们心目中的首府。
我自幼在江陵农村长大,老家与江陵场镇隔河相望。所以,身处近在咫尺的江陵,我特别感到自豪。小时候,在我的印象中,每逢赶集的日子,那些远道而来的山民,便背着各种山货,或坐船,或走路,他们在乡间小道爬坡上坎,有的天没亮就出发,不停地向江陵古镇靠拢、聚集。
到了镇上,每到中午,赶集的乡民摩肩接踵,黑压压一片,老街、桥头、公路上、巴河码头……处处显示出一片集市节日喧闹繁华的景象。
街道与河边公路两旁,做百货生意的,他们端两条板凳,上面放张篾笆笆门,铺层塑料薄膜,将琳琅满目的东西及什物放在上面,然后惬意地看过往行人,希望他们走过来,或吆喝着招徕生意。
江陵桥头,也有那些做干货买卖的,老实巴交的他们则没那么多讲究。来到桥头市场后,他们找个地方放下背兜,取出背兜里的东西,直接搁放于地上,便开始蹲在拥挤的路边,大声叫卖着。等待的间隙,那些会抽烟的老农,他们就捆一袋叶子烟,衔在嘴里,或叼着烟杆,于吞云吐雾中,与过往的人群做成了买卖。
还有河边的菜市场。原来那里并没有建造房屋,偌大一块平整的石头地坪,有贩卖各种蔬菜水果及鸡鸭禽类的,都在那里广泛交易,热闹非凡。后来不知谁带了头,大概是市场经济的驱使,很多人挨着建造房屋,结果在前两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诸多房屋被冲毁。
拾级而下,靠近码头,亦是一个不小的坝子。那里,曾经也是一个做买卖的畜牧市场,我们当地人则叫“猪儿市场”,听说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
想起那时,一到当场天,赶集买卖仔猪的,挑着箩框,背着花篮和背架,人头攒动。小猪仔在里面咕咕叫着,或被买卖人捉住、抓在手里努力挣扎那惊恐的嚎叫,并与乡民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江陵河边的码头,则停满了那些南来北往的大小乌篷船,呈“一”字排开,等待散场离开回家的乡民。没多少时辰,等到装载满满的一船人后,他们便在说笑声中,极熟练地撑杆离岸,摇橹开船。
当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江陵的生意市场也在规范和改变,江陵的场镇也在不断扩大。拆乡建镇后,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江陵如一个巨人的两只手擘,房屋方面,向七里扁和青龙方向努力延伸。
更为甚者,自从临近的达巴高速公路建设以来,江陵的房屋更在向马河沟方向“野心勃勃”。前不久,听说江北村还刚刚建立了令人久仰的文学创作基地,被达州市作家协会授牌。蜀道不再难,天堑变通途。江陵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期许更多的有识之士前去江陵开发。
话说回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上街随大人们赶场,是我们这些农村娃当时最大的梦想。到得街上,除了怯生生地躲在父母身后,看大人做买卖,还可以在父母做完生意后,跟随他们逛街嚷着进馆子,看花花世界有玩的,有吃的。特别是到了临近过年的时候,更要嚷着让父母给自己买新衣服,新书包……
后来渐渐长大,在外读书,我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江陵,离开了家乡。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对故乡江陵的那份依恋,那份自豪依然没有改变。
多少次梦回故乡,多少次泪湿衣襟。在我背井离乡的日子,我好想攥一把故乡的泥土在心坎……愿江陵的明天更美好!
潘雁飞2014年4月20晚匆匆草就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