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友是一位语文老师,有一男孩子,上小学一年级。那天,与她闲谈,提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两个妈妈不免话多起来。她说现在注重于感恩教育,要让孩子懂得家长的苦心,让他们随时想着自己的父母。“比如说,有一次下雨,因
友是一位语文老师,有一男孩子,上小学一年级。
那天,与她闲谈,提及教育孩子的问题,两个妈妈不免话多起来。
她说现在注重于感恩教育,要让孩子懂得家长的苦心,让他们随时想着自己的父母。
“比如说,有一次下雨,因为要赶时间,我的雨衣在地下室,便没去取,反正雨下得不算大,只给孩子穿了雨衣,当我们走在路上时,他发现了,问妈妈你怎么没穿雨衣呢?这样会淋出病来的,要不我的给你吧。”
那么小的孩子能有这般的细心真是难得,我观察她在叙述这件事时的表情,那是种心慰的神情,以一个成功母亲的神态。
是的,于一位母亲而言,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个孩子乖巧懂事更自豪心慰的呢?
“想不到他小小的年纪这么懂事,你可真有办法。”我艳羡地说,虽然我没有遇上过这样的情况,但我知道,现在的孩子多是被呵护长大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留意别人尤其是家长的需要的。
“我也是最近才顿悟的,感觉以前对儿子太严历了,真的,那时打他都是往死里打的。”友说这些话时,眼睛里流露出愧疚。也只有孩子有这个能力让一位母亲的神态如此千变万化。
友停顿片刻又说:“有一次,他偷拿了我的钱去买卡片,因为当时有很多小朋友在场,我强忍住心中的火没有发作,然后回到家里,我叫过他,问他知道接下来干什么不,他说知道,你猜他怎么着?”友望着我等待着我的回答。
我摇头,但早就知道这孩子的嘴皮子好使,以为定是又会将错误认识得淋漓尽致呢。
友的表情有些奇怪,笑容苦涩而无奈。
“他退下裤子,露出小屁股,爬在床上说,妈妈,你打我吧,使劲打我。当时我就哭了,他只是个孩子啊……你说我还能打吗?还忍心打吗?”
或许是深有同感吧,我的眼眶竟也湿润。
“是打怕了的,所以他学会了道歉,感觉他有时不象个孩子。”我由衷地说。
“是的,所以现在我不再打他,打不是教育的方法,我现在习惯了把发生的事情写在日记本上,然后留下几行,由他写感悟。”
“你是真用心了,很少有你这般的付出呢?”
“我只是想留下这些待他长大了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或许对他教育孩子也有所帮助吧。”友语重心长地说。
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合格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将来,她还读了许多关于好孩子好妈妈的书,这但我知道,书本上的东西是死规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道之处,只有对症下药,方才有显著成效,不可照套照搬的,但友学会了以感化替代武力,这便是收获。
友说,“其实你教育孩子挺成功的,那么小,学习知道用心,听话。”
我宛尔,“都是看着别人的好,孩子要不会气人便不叫孩子呢。你看他学习好吧,但生活独立性却极差,人无完人,或许是我们要求孩子太高。你们语文有篇阅读说得好,将目标放得低些,这样实现起来容易,一天一个小进步,日久天长可想而知呢,比起那些天马行空的愿望要强得多。”这些话并非我信口雌黄,我的确做到如此。从不太高要求自己的孩子,却也是如源头之水细而平缓不停地流淌着。
“孩子的天性是渴望得到肯定与赞赏,”周弘老师的常识教育我一直是认可的,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从始而终的坚持。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孩子的成长,只是生活琐事缠身,总是让我们忽略了孩子,很多时候的教育被我们的情绪所掌控,高兴时怎么着都可以,有点错误也可以谅解,不高兴时挑剔细微,轻则训斥,重则大打出手,试问,如此的管教又怎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孩子便会多收获一份爱心。
教育孩子也是教育我们自己,皮肉之苦是最轻的处罚,心灵的净化才是脱胎换骨的超然。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仍是教育之上上策,虽然做起来有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