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韵
作者:反咬一口时间:2024-11-15 10:20:49热度:0
导读:印象中,粽子、龙舟、菖蒲、艾叶和一道美味的鳝鱼烧黄瓜最能表达端午的习俗和韵味。因为粽子、龙舟意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明端午节的来历;艾叶、菖蒲消岚除瘴,让端午阳光无邪;一道地道的鳝鱼烧黄瓜,风情别致,
印象中,粽子、龙舟、菖蒲、艾叶和一道美味的鳝鱼烧黄瓜最能表达端午的习俗和韵味。因为粽子、龙舟意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明端午节的来历;艾叶、菖蒲消岚除瘴,让端午阳光无邪;一道地道的鳝鱼烧黄瓜,风情别致,味道鲜美,调足了端午的口味。
离端午节到来还有许多日子,大概在农历五月初一左右,由于梅雨气候的原因,天上时不时下点雨来,让江河湖泊水量充盈起来,据说这是天公有意发的龙船水,到时好让龙船在辽阔的水面上从容竞渡。从五月初一开始,不近不远的水域传来阵阵“咚咚咚”的鼓乐声,备战赛事的龙舟纷纷下水操练,只等五月初五一到,憋足了劲的龙船就会离弦而发,一竞千里。
端午时节的气候温湿度大,易致感伤,为避之岚瘴,一到端午,人们采集菖蒲、艾叶作空气薰蒸消毒,并将其挂在门框两旁,让浓郁的艾香和清新的蒲味驱散邪气,添些瑞气和祥和,以增强抵御和化解病瘴的能力。不少人家还备得一盏荆黄酒以供不速之“客”酌饮,据说,便是千年精灵,只要食了这荆黄酒都会现出原形,于是,不屑一兵一卒便可诛之,或只须一烛一香即可将其请走,保得一家安宁。
端午时节正是禾苗孕苞抽穗的时候,稻田里的鳝鱼经过一季的濡养,出落得条条圆润肥嫩,取之鲜肉和烧黄瓜,佐以紫苏、瓣蒜、料酒、酱油,醇香、苏香、蒜香、清香、焦香融汇成香之交响,让你聆之欲醉,闻之垂涎。端午节一早下田抓得一篓黄鳝最好了,因为做得一道鳝鱼烧黄瓜便成为端午节餐桌上最为抢眼的佳肴,这时与父兄酌杯小酒,品着鲜美的鳝鱼、黄瓜,美滋滋的,好不惬意。
端午节前夕,五月初四这天,家家户户包粽子。人们摘来鲜嫩的粽叶,割来柔韧的棕心,棕柄栓在椅子靠背上,用叶撕成的细条作扎绳,将淘洗晶莹的糯米用粽叶包裹,用棕叶缠扎,包成一个个头大尾尖成锥形状的粽子累扎在椅子靠背的棕叶上,待一串串一扎扎的粽子包好后,将其放入偌大的盆锅里沸煮,煮得清香四溢,扑鼻撩人,吃着满嘴衔香,捧着爱不释手。只说是包粽子是为了保护投江自尽的屈原的尸首,人们将煮熟的粽子扔到江里给鱼吃,让鱼儿吃饱了不要去食屈原的身体,好让他们捞起一个完整的屈原以寄托哀思,而这只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一个凄美的传说而已,现实生活中除了那些典型的祭拜屈原的仪式可能安排有向江河投掷粽子的项目外,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不会把香喷喷的粽子无端地扔入江心的,除非傻子一个。当然,屈原还是要祭的,那就是用人们那张永不锈蚀的嘴去呐喊和用那一艘艘追逐不断的龙舟去抢渡。于是,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云云众生,都象鱼儿一样悠闲地吃着粽子,吃饱了一起去看救扶屈原的表演——龙舟赛。
端午节主餐多安排在下午2:00左右,主人和客人在阵阵龙船鼓的催促声中频频举杯,解吃粽子,品味佳肴。酒过三巡,鼓声急起,知龙舟赛在即,不待酒足饭饱,一个个纷纷离席,扶老携幼,陪情拥恋,直奔赛场河堤看赛龙舟去了。
其时,大河两岸,男女老少一齐向河堤聚集,一眼望去,长堤上人山人海,委实成了两道人堤。到处是彩旗摇动,鼓角争鸣,土铳轰响,呐喊喧天。遥望龙舟飞来,齐刷刷的插桨,溅得水花四起,宛如雄鹰扑扇着有力的翅膀在莅水而翔。水手们光着膀子,贯注精神,全力以赴,在指挥者旗语鼓调的号令下,戮力同心地使劲向前划去。岸上观众不断地加油呐喊,追逐着离弦驶去的龙舟,水上岸上融为一体,场面壮观,人心激荡。感人之处只在一种精神:一种协力同心、一往无前的精神;一种急流勇进、拼搏进取的精神;一种胜不骄败不馁、弃而不舍的精神。这其实就是千年端午弘扬的一种民族风情抑或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