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偶然读到“訾洲红叶桂林秋”这句诗,想想现在已是深秋,在桂林如果不是刻意寻觅,还是很难找到秋的踪影。或者这个时候訾洲的枫叶应该红了吧,何况訾洲刚刚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好像约略恢复了旧时样貌,于是有些心动。
偶然读到“訾洲红叶桂林秋”这句诗,想想现在已是深秋,在桂林如果不是刻意寻觅,还是很难找到秋的踪影。或者这个时候訾洲的枫叶应该红了吧,何况訾洲刚刚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好像约略恢复了旧时样貌,于是有些心动。
訾洲古名訾家洲,位于桂林市城区段漓江中,与象鼻山隔江相望,是一处江心沙洲,最早因洲上訾姓人家所住而得名,前人典籍记载:“洲每经大水,不曾淹没,相承言其浮也,故訾洲也称浮洲”。也有传说为唐初官府为挖断桂林某地龙脉,沙土随江水流下而成洲。这里山环水绕,象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穿山群峰簇拥;漓江碧水抱洲而流,每当细雨蒙蒙,烟波渺渺之时,整个沙洲笼罩于轻纱薄雾之中,如蓬莱仙境。早在唐代元和十二年(817年),裴行立任御史中丞兼桂管观察使时,率先对訾洲进行了开发建设,搬迁洲上居民,去除杂草、遍植竹木,奇花异草,并在洲上修建燕亭、崇轩。裴行立成为訾洲开发建设的第一人,当此之时,訾家洲亭衔远山,轩出篁中,花果飘香,远山近水,或烟雨迷离,或颢气回合,訾洲系成桂林风光最绝胜处。訾洲建成之后,裴行立邀请时任柳州刺吏的一代文豪柳宗元来桂林登洲游赏,并请柳作《桂州訾家洲亭记》,以志纪念。柳宗元极赞訾洲:“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柳宗元开笔书写了訾洲文化历史的华彩篇章,后来李商隐、范成大等仕桂或旅桂文人都留下了吟咏訾洲的优美诗篇。“訾洲烟雨”也成为桂林老“八景”之一。当烟雨迷濛时节,訾洲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江上烟波如蔼,渔舟钩叟若隐若现,四周群山云雾掩映,若即若离,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正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水画卷。
今天天气很好,是桂林秋冬时节极为少见的连绵阴雨天中难得的晴朗日子,阳光尽情地倾洒在身上,竟有些久违的慵懒的温暖。或许是周末,也或许是久雨初晴,洲上游人很多,老人在小径上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洲中大草坪上尽情地嬉戏,青年人三三两两,或坐或卧,在惬意地享受着这阳光的温暖。我沿着洲上新修的林荫道路,随意地走着,虽是深秋,草木依然茂盛,路边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还在竞芳吐艳,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只是偶然能看到一些欲红未红的红叶,有意无意地昭示着桂林这有些暧昧的时序。洲旁清浅的漓江上船行如织,游人沉醉在如画的山水中,也有一些好奇的游客在洲旁江边的卵石滩上饶有兴味地寻寻觅觅,不知是在寻找漓江水打磨出来的奇特的石头,还是想寻找訾洲那些流失的历史。偶有所得,惊喜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在信步之间,偶然看到了訾家洲亭,新修的訾家洲亭就在漓江边,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古色古香,亭下的江水一如千年前一样静静地流过,对岸的象鼻山也是亿万斯年不离不弃。或许柳宗元当年真的就在这里流连忘返,观二江汇流,看象山水月,远眺四周如画的江山。只是时光有太多的沧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柳宗元眼中胜甲天下的訾洲同样会在岁月中荒芜,宋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任静江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时,感前贤之德,为政之余,重新修葺訾家洲,并留下一首小诗《访古訾家洲》记录当时的心情。
飘飘竹雨润轻裘,袅袅松风系小舟。
安得从容兴废手,越人重上訾家洲。
我来洲上,虽然是受了“訾洲红叶”的诱惑,实际上我更想寻找一下书中的訾洲之亭,探寻这掩藏在历史深处的曾经的风流。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很可笑,在桂林,多少名重一时的楼阁亭台,如湘南楼、八桂堂、五咏堂等,都掩入历史的风沙深处,无处寻觅,甚至于古人大概认为会永远留存的摩崖石刻,也大都被风雨削蚀得无法辨识,何况訾家洲只是一处江心沙洲,虽有浮洲之称,实际上很难抵御洪水的侵袭和岁月的磨蚀,所以訾家洲屡兴还废,除了“訾洲烟雨”的传说和典籍上诗人墨客的文采风流,实在找不到任何可资凭吊的遗迹,或许只有洲边圆圆的卵石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现在的訾家洲上,已为裴行立、柳宗元、范成大等前贤勒石塑像,刻碑记诗,訾家洲亭、燕亭翼然欲飞,如有兴致,现在的訾洲也当是诗酒流连之地吧。
2012-11-30(改于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