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风铃
作者:宝埒时间:2024-10-27 02:37:18热度:0
导读:在通讯极为发达的今天,如果谁还坚持用书信保持联系和交流沟通,除了被认为古板、守旧外,就一定是落伍了,当然偶尔的浪漫和作秀另当别论。但我的大学却是在鸿雁频飞中度过的。四年中,我接受过不下几百封书信,也发
在通讯极为发达的今天,如果谁还坚持用书信保持联系和交流沟通,除了被认为古板、守旧外,就一定是落伍了,当然偶尔的浪漫和作秀另当别论。但我的大学却是在鸿雁频飞中度过的。
四年中,我接受过不下几百封书信,也发出过几百封。我到现在还坚持,我的文字的功底是在那些书信的传递中不断提升的。
我收到的第一封书信,是高中的一位女同学的。我没有想到,平时个性很古怪甚至有点另类,从不跟男孩子打交道的她会给我寄信。更主要的是,我五短身材、家境贫寒、穿着破旧,除了语文成绩能让我扬眉吐气外,中学的六年里没有一个女孩对我正面看过一眼。
那个女孩相貌平平,学习却非常用功,各科都不错,尤其喜欢语文。光日记就记了几大本,还时常涂鸦一些打油诗之类的。在毕业会考时,成绩相当出色,提前被师范录取(大专)。两个多月后,我们才进入“黑色七月”,参加令人寝食不安的高考。不过,没有考运的我从独木桥上一头栽了下来。遭受重创的我没有颓废,第二年卷土重来,终于叩开大学那扇重重的门。
意外地拆开她的来信,没有看到其它的话,只是想托我办一点事:帮她买一只风铃(因为我在省城师大,家乡买不到)。激动不已的我一下子心灰意冷。她不是记得我,更不是对我有好感,只是请我帮忙的。
本来不想答应的,且不说一年来我们没有任何联系,更不说同学时对我的冷淡,就是买风铃的钱我从哪里来也是一个问题。但转念想想,人家毕竟是曾经的同学,况且还是一个女孩呢。这点小事,最多损失几个人民币,说不定会因为一只小小的风铃让她改变对我的看法和态度,进而产生某种好感,生出一点友谊,甚至成就一段姻缘呢。
我狠下心去买了一只风铃寄给了她。记得那只挺好看的紫罗兰的风铃花去了我12元。那时的师范生,国家每月补贴26。5元的生活费。为此,我在以后的三个月中,从未吃过一份菜。
隔了几天后,又一封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书信飘然而至。感谢我的风铃之外,更多的与我谈起了好多事:大学的见闻、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还有她眼中的文学。最后还告诉我她最喜欢的一个作家是庐隐,并推荐我去读一读《云鸥情书集》。
我也是对文字极有兴趣的,可痴迷文学的我竟然不知庐隐是谁。惭愧之余,我就找来了庐隐的全部作品,包括那本代表她散文最高成就的《云鸥情书集》。
不看不知道,一读顿生相见恨晚之感。那文字是多么细腻、温婉和深情,就是冰心也未必比她高明呵。同时,那一份含蓄、内敛和精致,使她更显出卓尔不群。
还没来得及谢谢她的推荐,又接二连三地收到了她的来信。从字里行间,我分明嗅到了另一个庐隐的味道。诞于幻想的我自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她或许就是真的庐隐,而我该不会是李唯建吧?不然,她为什么独独让我读那本书呢?
于是,我就在回复给她的信笺里,用心、用情、用意地推敲每一个词句、斟酌每一段文字,苦心经营我的文学梦时,也努力酝酿我的爱情诗篇。盼望着用手中的笔,借鸿雁捎去我的热情、思念和爱慕。
我提议在书信里姐弟相称,她一口答应了。她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燕”,而我的笔名是“南雁”,从此“燕姐雁弟”地交流了两年,无非是谈些文学、理想和人生。虽然语言是热烈奔放的,但生性胆小的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一个“情”字,更甭说那羞于出口的“爱”了。
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有一段日子没收到她的来信了。我快毕业时,又意外地接到了一封信。信中说她要结婚了,邀请我去参加她的婚礼。我一下子呆住了:怎么这么快?我自然没有去吃那酸涩的喜糖。
后来听人说,我大二结束时,她刚好毕业。我读大三,她回到家乡的镇办中学教书。在工作上颇不顺心,很是苦闷。诸多的不如意、不顺眼,加上她孤僻的个性,使她萌生了强烈的去意。她决定调离那儿,去城市发展。结果,她师范的一个同学托人找关系,帮她解决了问题,把她调到了地级市的一所重点中学里。而那个同学在师范时就曾对她表示过好感,也献出过不少殷勤。他们的结合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我的女儿也已经十岁了,我或许早想不起她的模样了,她的那些庐隐式的书信我也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可是,我还时常想起那挂紫色的风铃,如今它是否还轻轻飘荡在她的床头?
燕姐还是那个燕姐,雁弟也还是那个雁弟。紫色的风铃我或许真的看不到了,可那清脆的响声还时常掠过我的心头,并激励着我将深深的爱恋化作对文字的执著。在流淌着的文字里行走,风铃美妙的声音让我的心绪一路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