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案头有一部长篇散文稿,是田澍中,贾承健君二位的作品,虽然还未付梓成书,却已经引起了我的关注。关注之一是作者。其一是田澍中,往常以写小说著名,忽然间就弄起散文来了,而且出手就是长篇,不能不让我为之一震。
案头有一部长篇散文稿,是田澍中,贾承健君二位的作品,虽然还未付梓成书,却已经引起了我的关注。
关注之一是作者。其一是田澍中,往常以写小说著名,忽然间就弄起散文来了,而且出手就是长篇,不能不让我为之一震。其二是贾承健,曾经在城区供职副书记,我们常在一起开会学习,在我心目中,他是个官,是个忙忙碌碌,精于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官,没想他一转身就闯进了文学领域,不免让我又是一震。
震震之余,我必须读,重读田澍中,再读贾承健。
关注之二是这部长篇散文稿的副题:“沁河流域明清时期人文景观,润城卷”。只要有一点乡土观念,只要有一点历史常识,只要有一点人文情怀,都不会不被“沁河流域”,“明清时期”,“人文景观”所吸引。
关注之三是散文。我与散文有一点缘分,有一点感情,读散文是我生命营养的一部分,经营散文我如农夫,纵使汗如雨下,看田垄中苗木活意盎然,便会有永生之慨。何况这是一部标有“长篇文化散文”的著作呢。
关注之四是“润城”。用散文写润城,很是对路。润城又叫小城,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小城有两好;一是女子,一是犁镜。小城女子有多好,是都曼慧丽,是女红殊致,还是才德兼备?没见过,不知道。我出生于乡村,所以犁镜是见过的,农人们耕作之余,常常蹲在地里搓抹着如月的犁镜感慨不已,说,这是小城“耩面”(本地有称犁镜为耩面)不带泥,不沾土,能照出人影儿来。因此,有人常常回到家里卸下来给老婆当镜子用。
小城的治铁史是很长的。春秋时期,青铜器还很吃香的时候,小城人便开始治铁。荒山野岭,掏土挖洞,引火烧炼,方法原始而简单。后来,捏矸为锅,投入方炉,“炉火动天地,青烟透九宵”,就铸出了各种铁器,铸出了犁铧与犁镜。中国的铁犁为世界的农耕事业划出了第一道深深的犁沟,而后引入欧洲,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进而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小城的冶铁业让小城富足而宽裕。富而好礼,宽裕读书,因此小城在历史上便出现过不少文化人。著于世者如王国光、张慎言等,隐于历史烟云中的如刘湜,张林等,上自金元,下迄清季,光是进士举人就近百人。诗词文章,连篇累牍;景行佳话,有口皆碑;文采风流,业绩煌煌,让乡人仰慕,让乡土生光,写成一部大散文,追忆往者,启迪来人,功焉德焉,皆不可没。
再说小城的山水。滨着蓝蓝的沁河湾,临着清清的芦苇河,那可乐山,翠眉山,烟霞山,紫坛岭,光看这一山一山的名字,光看这山与山的文字,就给人平添几许文气。翠眉山——山如眉黛,远拱翠色,不啻看画;烟霞山——山笼烟霞,若隐若显,似梦非梦,亦幻亦真,能不让人把酒开怀,迷醉其间?紫坛岭——看东来紫气挂碍山崖,丝丝缕缕,氤氲绵延,狐子啼道,老鸦唱佛,怎不让人心清如水,身轻如云,让人直想乘化归尽,羽化而仙。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登此山者,不由你不如猿长啸,豪气若虹;临其水者,不由你不口吐锦绣,化思为诗。

扪萝穿径上去堆,
晴日高悬四望开。
野况留人看不足,
山童走马觅新醅。

这王国光的诗,于烟霞山《题云堆寺》组诗之一。

眉峰曲曲斗弓弯,
绣户朱楼拥翠鬟;
却倚天风开月镜,
析城王屋是屏山。

这是王炳照的诗,写翠眉山。有山无水不精神,有山水无诗文,那山那水越发连生命也没有。有了山水有了诗文,便有了灵魂,便显得见人杰地灵。读那些咏山的文字,读那些咏水的文字,即便在稿子上,我们也会仿佛身被四围山色,面贴雨鬓风鬟,让人技痒难奈,让人直想动笔。
有娟秀的女子与如月的犁镜,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品学皆优的文人,有一座座青山与一条条的秀水,以及这儿一点那儿一点裸露着鹅卵石与矸锅证明着历史沧桑的残墙断垣,真是富有诗意,真是富有魅力。能有机会徜徉其间作文学考察,真好。能写成一部洋洋可观的文化大散文,真好。我几次想去看小城而未果,能在田澍中与贾承健合写的这一部文化大散文中享受小城山水与人文风光,也是福气,也是机运。
立冬时节,天气骤冷,我的书房里却是兰草葳蕤,文竹虚静,温暖如春。泡一杯清茶置诸案头,看那一丝丝的热气悠悠升腾,而后托怀在手款款啜饮。不为品茗。是欲清心。是想让心中不存杂念,不存俗念,信心清静,清清静静地解读小城,品评小城,解读与品评铺写小城的文化散文。
厚厚的一部书稿共分八章。第一章写灵山圣水,第二章写金榜题名,第三章写人杰鬼雄,第四章写钟磬悠扬,第五章写遍地精舍,第六章写文笔曲唱,第七章写斯文之乡,第八章写秋风萧瑟。我是掀起明月清风第一章走进小城的,我是披了明月清风开始书中漫步的。当我走进这部稿时,便从一章到八章,从八章到一章,就仿佛从润城到小城,从小城到润城,我徘徊其间,踟蹰其间,徜徉其间。如海边听涛声澎湃,如山间闻鸟鸣清悠,我想听听历史文化在小城氤氲的风声雨声,我要领略小城的星稀月明清风徐徐。寻寻觅觅,横纵开阖,让我看到的果然是剑函镜匣,一章一贝。
文字已经有了25万了,澍中告诉我出版时还将配八十多幅珍贵照片,那样,这本书就越发好看,越发是图文并茂,洋洋大观,成为一部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旅游价值的好书。
从整部书稿中,我特别看重的是小城于明清时期特有的文学现像。明清时期,小城就有60多位著名作家和诗人,他们有诗社,有诗团,有诗友,有诗文编委。他们常常到山间水滨举办酒会,茶会,笔会,仰对青山,俯看绿水,即兴赋诗,依马作文,而后编纂成册,传布当世,留给后人,其山水情怀真是让人羡慕,其平修功德真是让人肃然起敬。一乡之间能有如此样的文学氛围文学现象,是何等地了得,是何等的和美呀!如此史实只能告诉我们,中国历史并非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糟糕,那样地风雨如晦长夜难明。中华民族有过苦难,也有过辉煌,而且辉煌时期是非常地辉煌,是文化辉煌。文化之辉煌往往是建立在物质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文化的辉煌也饱含了物质文明与物质繁荣。文化辉煌所证明的是传统文化与物质文明的兰桂齐芳,是传统文化与物质文明的金玉生香,是传统文化与物质文明的龙凤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