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这一辈子
作者:徒隶时间:2024-10-31 02:49:02热度:0
导读:老姚,政军者也。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虽已年近半百,但仍和年轻人在一起打拼。多挣点银子养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他极享受忙忙碌碌做事的状态。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也从未染指过要害部门,但生命中总不乏贵人出
老姚,政军者也。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虽已年近半百,但仍和年轻人在一起打拼。多挣点银子养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他极享受忙忙碌碌做事的状态。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也从未染指过要害部门,但生命中总不乏贵人出现。想买房时,高工资的差事会不请自到;还没摸过几天方向牌,经不住项目领导的忽悠,居然敢时髦买了辆高配的私家车,俨然成了房车一族的范儿。一双女儿懂事争气,大的本科毕业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正着手海外女婿公司做事的手续;小的本科连读,将来找份工作应该问题不大。正像大家所说,的确没有什么负担。性情中人,这把年纪了还像年轻时那么易于冲动,一个居无定所的上班族,买车有何用场?买了就买了吧,一家人的代步工具而已!追名逐利是一生,稀里糊涂、平平淡淡也是一生,各有各的活法,老姚便属于后者,从不想过度用脑子设计什么,尤其自从电视台返回后。人一旦把什么看穿就变得极其超脱,比如连某某尊贵的当权者什么脸色,都懒得看,明明知道他要什么,有也不给,爱咋咋地,别忘了俺有走人的习惯。不信?处机关三进三出有几人经历过,老姚随便进出过。要质疑老姚的人品,那可有点冤枉。别忘了可在四公司机关连续待过8年,后两次不算。青藏线睡觉插着氧气也整整待过四年,最后才下来。图得就是一种寄托,一种期待,再苦也心甘。现在的年轻人都很自负,不由想起老姚的当年。老姚当年也有远大志向,也想创造辉煌,可得有天时地利人和,个人努力与时代条件起冲突,导致理想破灭,只能说命不好。淡定中有时不免感慨:要把当年的老姚放今天的二十局,那老姚就不是现在的老姚了。
老姚的人生颇具戏剧性,也令一些人为之惋惜。早年曾有着比较高的人生起点,是1988年集团公司首批干部聘任制度的受益者,当时在四公司机关团委,只有24岁,还是工人身份的他被聘任为段团委书记,89年改任工程队党支部书记,1990年,公司一纸调令将其调回机关从事专职新闻宣传工作,少许文学天赋在当时的企业内部还有点小有名气。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经常见诸报端,尤其是创作的反映铁道兵题材的影视剧本《新来的女大学生》经西影厂采用并组织摄制班子来集团公司及北京股份公司商谈合拍事宜后,二十局将上荧屏成为职工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企业财力不济,拿不出联合拍摄的50万元经费,西影厂的拍摄计划被迫取消。按说,照这样的人生轨迹在企业坚持走下去,应该是有比较好的个人前途。但是,一家电视台主动伸出的橄榄枝,立刻动摇了个人选择。1991年初,不顾领导和同乡的苦心挽留,被借调到四川一家地市级电视台,一心想走影视专业路的老姚这一去就是四年,在这期间创作完成了革命历史题材的10集电视文学剧本《李硕勋》,参与撰稿并在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李硕勋》和《李鹏总理故乡行》。电视剧《李硕勋》先后被宜宾市委、四川省委宣传部列为1994年“五个一工程”,期间老姚作为第一编剧由电视台委派在峨影厂招待所常住三个多月,和有关专业人士彻夜修改剧本。后因中央某领导不同意拍摄,老姚的创作之路又一次遭受始料未及的打击。此次变故也使得老姚第一次认真地审视自己的人生,因剧本拍卖收益与电视台分成纠纷,及考虑到地市级电视台渺茫的影视制作前景,加之水土不适,工资水平偏低等不利因素,在征得四公司主要领导同意后,1995年老姚毅然决然地重返二十局的怀抱。
老姚重走回头路成为一时的笑料和单位教育员工的反面教材。局报和《中国铁道建筑报》均以此为例教育广大员工克服怕艰苦、怕流动、怕分居的“三怕”思想,放弃调回地方念头,安心工程队建设。此次调动的代价是老姚失去了难得的干部身份,从此也让老姚变得理智和现实,决心从零开始,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筑路人。先后参加了临侯、同山等高速公路,朔黄、胶济、兴广、青藏铁路等铁路工程。09年被抽调到局直管的莞惠项目办公室工作,这个项目还有两年,工程结束就刚满五十。如果贵人再度垂青,再干一个大点的项目老姚就打算功成身退,回去陪老伴抱孙子,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