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一)
作者:候舍时间:2024-11-15 01:29:31热度:0
导读:在湖南长沙的橘子洲头,有一块石碑,在这块石碑上刻着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
在湖南长沙的橘子洲头,有一块石碑,在这块石碑上刻着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十几年的时间,长沙大部分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这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这些重大的变革,如历史的长河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的丰碑,昭示着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这样的岁月,也深刻地影响着投身革命,追求真理,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
也就在写这首词的当年,9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10月,他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特别是由毛泽东本人直接领导的韶山的农民运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如火如荼。因而,此时的毛泽东更是意气风发,心情舒畅。
故地重游,毛泽东回到了他原来青年时代在长沙读书的一些地方,又一次来到了第一师范、登上了岳麓山、橘子洲,畅游了湘江。面对湘江两岸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看着滔滔的江水和百舸争流的大小船只,时年32岁的毛泽东,追思以往,寄怀将来,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便以“长沙”为题,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典范之作,不朽诗篇。
这首词上半阕主要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诗人就向读者展示了一副秋水长天无限广阔的深秋境界: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多么壮美的画面!就这么几个短句,它把长沙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橘子洲头、岳麓山、以及漫山的红叶和千船竞发的湘江的恢宏场景抒发得淋漓尽致,描绘得栩栩如生。
远眺:岳麓山的枫林被秋风晕染得一片嫣红,是那样的艳丽,那样的瑰奇。近观:橘子洲头,秋水澄澈,漫江碧波,眼下的湘江,在秋天的阳光下更加清澈剔透,如碧绿的翡翠,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充满了勃勃生机。仰视:一只只雄鹰在万里无云的秋空,奋翅剪风,自由飞翔。俯瞰:一群群鱼儿在清浅见底的江里,时沉时浮,任意遨游。
这七句诗,写了大山、树林,写了江河、船只,内容丰富,形态万千;写了天上的雄鹰,写了水底的游鱼,空间广阔,充满生机;写了漫山枫叶的红,写了清澈湘江的绿,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短短的三十二个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所见景物有机地揉合起来,形成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艺术张力,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仙人泼墨,好一幅大自然的山水画卷。
从章法上看,这三十二个字由点到面,以实写虚,借景寓情,托物言志,从自然联想到社会,从生物联想到人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是岳麓山枫林如火的写照,更是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不仅是渲染深秋美丽的色彩,更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毛泽东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这一问句,不仅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而且使诗文很自然进入下半阕的精彩乐章。
词的下半阕侧重抒情。这种情感,正是基于上述伟大心灵回声的表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对长沙,对橘子洲,诗人有着太多的追忆。毛泽东曾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长达5年之久,以后又多次居留长沙。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主编过《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特别是,毛泽东还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毛泽东再一次回到长沙,畅游湘江时,作者很自然地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在这峥嵘岁月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在毛泽东眼里,他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让他们成为革命道路上的知音。岳麓山下,毛泽东经常与这些“同学少年”一起,在橘子洲头散步,在湘江中游泳,抨击黑暗,宣扬真理,畅论天下大事,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词中一个“恰”字,就是对这些活动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词中,诗人还借用庄子“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这既是对过去峥嵘岁月的追忆,更是寓意诗人对未来成就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
“粪土当年万户侯”。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但诗人毛泽东却反其意而用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矛头直指那些所谓的万户侯,即统治阶级和各地军阀,鄙视他们如粪土一般,一文不值,臭不可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诗人既赞叹山河的壮美,又悲愤国家的沉沦。在这里,“谁主沉浮?”用的是疑问句,似乎给人感觉到诗人有种迷茫、悲观的情绪,但答案却是了然于胸的,肯定的,它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远大政治抱负的真情流露,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虽然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