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快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过年,过年,声声催促,唤起回家的脚步,更唤起欢聚的快乐,还有回忆的温馨。能够回到家中和父母和儿女在一起过年,就意味着圆满,意味着吉祥,意味着新的一年有
快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所有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过年,过年,声声催促,唤起回家的脚步,更唤起欢聚的快乐,还有回忆的温馨。能够回到家中和父母和儿女在一起过年,就意味着圆满,意味着吉祥,意味着新的一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老底子的噶辰光,年底到了,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置办年货,过年准备年货,是我们中国人过大年的一种情结。那些日子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期待;在物质遗乏,食品奇缺的那个年代,大家是几分喜欢,几分忧愁;几乎要整整折腾近一个月。
记忆中每次探亲回家的父亲和母亲在饭桌上“嘀嘀咕咕”的话题,大多也是为了准备过年购买年货。“要过年了,家里年货备齐了吗?”几十年前这句十分热络的招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如今是越来越少地听到了。
噶辰光,生产队里的会计早就忙碌着拨算盘珠,尽管这一年的年景,大人们早已成竹在胸;但最后的分红没有出来,总是一桩搁牢的心事。照母亲的话说,分到手的才算是自己的,有多少钱过多大的年嘛!话虽这么说,但过年的年货和走亲戚的糖包,大人小孩该添的衣裳,哪样可以少的呢?
噶辰光,母亲已经开始张罗年货了。酱鸡、酱鸭、酱猪肉,早已高高地挂在屋檐外的阳光里,油滴轻落。谁家的肉猪几时要杀了,母亲也早就跟人家商量定了;家里的鸡和鸭,早已养成胖嘟嘟的,连看它们的眼光都异样了,只掂量着杀白了有几斤。那石石硬的勒笋已浸在酱色钵头里多时了,换过几回水后,一大块一大块发得胖胖的;母亲一闲下来,就一片片劈得薄薄的,切成细细的,重又浸在钵头里。
当我们接近期末考试时,过年的气氛由家家户户舂年糕而浓重起来;时隔不久,家里又裹了粽子。年糕和粽子当仁不让是年货了,老底子谁家不舂年糕不裹粽子,这年还怎么过呢?到了正月里,家中冷不丁地来上几个远路客人,又来不及做小点心,母亲就把年糕粽子热一热,切一切,白糖蘸蘸,也不失为有礼数的点心了。
噶辰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这是我很小时就常常听娘娘讲的一句话。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兄妹们盼着吃腊八粥,盼着过大年,这曾是我们童年生活中幸福的期望。腊八一过,离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就不远了。而百官的大街小巷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攮攮,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浓。年货中,春联、鞭炮也是一定要买的。
我们家中的厨房和后门旁,也不时地悬挂上父母从外面张罗来的年货;新鲜猪肉挂上了,杀净的草鱼挂上了,鸡和鸭白净净地挂上了……
那一串串,一条条鸡、鸭、鱼、肉,让年的香味扑面而来,令人砰然心动,给素日的生活拌上了浓香和富足的味道。望着这日渐丰富的年货,由不得人不想那喜人的春节,也由不得我们小孩家不心颤。
可以说,过去的人对过年的期待就是一个“吃”字,“吃”曾经使我们一代人是那样地让人盼望!
当“大炮”花生、“小娘生”花生、罗汉豆、西瓜子、南瓜子、芝麻番薯片,渗着干净的细沙一大锅一大锅地炒出来;当臭哄哄的虾油囟烧得整个家里香透香透的,母亲将熟鸡、熟肉、猪肚子和豆腐干尽往虾油囟钵头里扔时,年终于来到了。
充足的年货,让母亲对到来的春节非常放心;而我们小孩家,对于年的期盼,也正是从置办年货带给来的快乐中开始的。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人的观念也随之转变;过年大都吃新鲜的,用不着再备什么年货了;年货的概念也变得难以界定。
人们再也看不到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舂糕裹粽的热气腾腾;再也看不到全家男女老少拖儿带女逛街把盼望了一年的东西买到家的狂喜。也很少看见屋檐下挂着的猪、羊、鸡、鸭、鱼,厨房里忙着烧、炸、煎,煮,道地里劈柴蒸酒的景象了。
对于从老底子一路走来的我来说,常常牵挂和怀念那些曾经温馨、曾经浓郁的年味儿。感觉如今“年”的味道是越来越淡了,少了太多的过年气氛,也就少了许多对“年”的念想。现在置办年货也似乎只为了传递脉脉温情,递延浓浓亲情;让人在忙碌的喜悦中感到年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前这一切成了烙在我的记忆深处中关于“年”的最快乐、最温馨、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