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正月十三,在我们老家——巢湖与肥东交界的地方,流行一种小吃,叫作“示灯粑粑”。这种久负盛名的民间小吃,迄今已经流传将近千年,每年正月十三,当地家家户户都忙着精心制作这种人见人爱的食品。正月十三,是上灯
正月十三,在我们老家——巢湖与肥东交界的地方,流行一种小吃,叫作“示灯粑粑”。这种久负盛名的民间小吃,迄今已经流传将近千年,每年正月十三,当地家家户户都忙着精心制作这种人见人爱的食品。
正月十三,是上灯之时,民间所做的各种灯盏,都要在这一天登台亮相。正月十三称为“示灯节”,所以这种小吃也因此冠名为“示灯粑粑”。
粑粑的由来,相传是为了便利于示灯者的饮食,而准备的一种快捷方便食品。它携带方便,花样齐全,多食也无伤脾胃。想必是古代哪家的聪明媳妇的慧心巧手之作吧。
粑粑有蔬菜馅的,也有豆沙与糖馅的。蔬菜馅的制作最为考究,首先将洗净的荠菜或者白菜,也可以是马齿苋下开水浸泡一下,立即捞取沥干、切碎。以菜籽油为底油,切碎的蔬菜下锅,佐以咸瘦猪肉沫、芫荽、酱油干、虾仁等辅料,加上葱末、熟猪油、芝麻油等炒熟,调治成馅备用。然后将梗米粉炒至微黄色加开水烫和成面团,再制皮包馅成饼,煎制或者烘烤成品。这种点心的特点是油而不腻,饼皮香酥,馅心鲜嫩,具有咸肉、荠菜和香菜的芳香。
当地评断妇女是否手巧,有一个特殊的手段:“不看你平日里嘴呱呱,只看你正月十三做粑粑。”粑粑馅调制的可口,包得粑粑皮薄馅多的妇女才可被誉为“能媳妇”。
女人们为了展示各自的才艺,将精心焙烤好的粑粑,分送给隔壁邻居,好让大家评判一二。所送的粑粑中,必定有一只个头较小的,且没有包馅的实心粑粑,可别以为是谁粗心大意导致的,这个粑粑可是有讲究的,它代表着馈赠着的一番心意——“实心实意”。
小孩子们从大人们开始剁馅的时候起,就已经垂涎三尺了。他们一刻也闲不住,一会从盘里舀一勺馅尝尝,一会又从盆里揪一团面去做只小鸡、小鸭的。等粑粑上灶的时候,也偷偷地将自己的杰作塞进去。单等着揭了锅盖见分晓呢。
巧手的母亲,为了图个吉利,会在粑粑里包上一个硬币,有幸吃到的人,就预示着今年要走运了。孩子们未必喜欢什么财运,不过,粑粑里的硬币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本来只可以吃三个粑粑的,一下子甩开肚皮吃了五个。
正月十三的黄昏,斜阳西照,炊烟四起,谷香飘溢,家家户户忙着做粑粑,上灯时候,粑粑基本煎烤好了。孩子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拖着口水,围着灶台,女人熄灭了灶堂的火,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冲着孩子们喊了一声:“粑粑好了,儿佬子们,快来吃!”
粑粑上了盘,咬一口,清香扑鼻,既可充饥,又可解谗,实在是上好的小吃。
又是一年正月十三,吃不到粑粑却记起它的味儿。我的乡邻们,此时会不会在锣鼓喧天在彩灯下品尝着粑粑呢?
在水一方0660于藏风斋20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