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遗风
作者:恶卒时间:2024-11-13 20:31:28热度:0
导读: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客人诗人黄遵宪对“客家人”阐述非常全面而要领,客家文化是一部迁徙文化,先民扶老携幼,背负中原文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战激流天堑,渡黄河
筚路桃弧辗转迁,
南来远过一千年。
方言足证中原韵,
礼俗犹留三代前。
客人诗人黄遵宪对“客家人”阐述非常全面而要领,客家文化是一部迁徙文化,先民扶老携幼,背负中原文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战激流天堑,渡黄河长江,越武夷南岭,扎根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男耕女织,发展生产,安居乐业,播种文明。
作为客家人文始祖、世界客属名贤之一程旼,他在1600多年前带领家人和部分族人从中原迁徙至平远坝头,以德化人、和邻睦族,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客家文明以程旼落脚地平远坝头为源头,依次往南,散播梅州各地,形成韩江头至韩江尾清晰的客家文化母亲河的脉络,使客家人与犹太人一样,成为世界上最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民系族群。
“涯系客家人”,中原文化源远流传而来的客家文化,让我们以“客家”为荣。世界客都的梅州,许许多多细微之处可见古朴遗风,正所谓的“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平远船灯,古风古韵十足的客家舞蹈,神奇的传说、优美的舞蹈、悠扬的音乐,让全世界的客家人如痴如醉。平远船灯舞以“船”为道具,由“船”外演员和“船”内操船者的默契配合,展现“船在岸上行,人在船中舞”场景,配汉乐、山歌对唱。作为“客家始祖地”的平远,有两百年历史的船灯舞,老树发新枝,以浓浓的客家乡情荣膺“船灯舞之乡”称号。悠扬的汉乐中,艄公、艄妹挥动船桨,诙谐风趣的山歌对答,或展风平浪静中儿女恋情,或展迎风搏浪里倔强意志。“文风恒久远、美名永流传”,源远流长的平远船灯舞,寄托了多多少客家儿女的情怀,传扬了千载中原文化的风雅,那飘扬的着客家旗帜,在明天蓝天下里会更加熠熠生辉。
悠悠仁居河,演绎千年故事。仁居处在闽粤赣要冲,盐米古道,南迁客家人纷纷落户这块风景秀美之地,仅有两千人的仁居村,长期和睦相处有李、吴、陈等41姓人家,成为客家包容开放的例证。450年前,平远开县设衙,仁居赋予了联系粤闽赣三省重任。抗日战争后期,仁居成为临时省会前后达5个月之久,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山城因此变得繁华起来,名流荟萃、豪杰出入,小小古镇与整个战事联系在一起。1954年县治南迁大柘后,仍为平远北部山区中心镇。仁居风光旖旎,有项山雄姿,有田野之秀,有小流瀑布之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境随处可见。每逢农历二、五、八为赶集日,墟日的老街、文胜桥熙熙攘攘,粤闽赣三边民云集买卖。
一曲客家山歌,让人听唱得泪流满面:“难依难舍客家梦,乡情是酒爱是金”。作为客家文化象征物的客家娘酒,其独特的工艺代代相传、浓浓的娘酒香飘过时光隧道,一杯浊酒喜相逢,客家人着迷于客家娘酒。喝一碗客家娘酒,脸上荡漾着春色,一股暖意游起于五内,尖石乱岩般的心垢遂化为一阵散沙,随风飘去。“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客家娘酒,客家人难于割舍的爱。在尊重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老的工艺在现代生产中大放异彩,让承载客家文化的娘酒名声远播,通过市场更大范围地摆上宴会桌、传入百姓家,成为摆酒庆功、吟风咏月之载物。
中国茶油之乡的平远,农村至今还保留了祖上传下的压榨工艺。千年古法压榨山茶油,从茶籽到茶油,工艺繁复,须经晒、碎、蒸、压、滤等工序。低矮的茶油坊,节日似的热闹。水车(或牛)牵引木制碾盘,吱呀吱呀的一圈转了又一圈。灶火烧得旺,烟雾缭绕,高大的甑里蒸着粉碎好的茶籽,香气四溢。接着以把熟的碎茶籽装在铁箍里,再将几十个铁箍排列在直径1米大树干中,加楔子。“嘿嗬……咚!嘿嗬……咚!”,榨锤声声中把榨油工艺推上高潮。悠长绵延的打油号子在山谷回响,似天籁之音,久久回荡在客家游子心间。有诗咏茶油:“色似黄金香似桂,千锤万叩现真形。养颜祛病长生药,籍在东方山海经。”
客家人喜欢聚族而居,古老的围龙屋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世事沧桑,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老屋渐渐衰落。老屋的一缕阳光或一个物品,历史般的凝重镌刻于心,族人视为神圣。老屋见证了昔日家族繁荣昌盛,既是他们的物质坐标,也是他们遗留给我们的可贵财富。其间散逸着他们的生活气息,从中也可清晰地看到自己生命的源头。系得牢,风筝才飞得高;有了老屋的存在,乡梓情浓,游子方能心有属纵横四海。迁徙道上的客家人,珍惜聚族而居的美好时光,生命记忆中不会放弃老屋的一切。
今天,客家人仍崇尚耕读文化,希望新一代苦读书本,有一个好职业,秉承克勤克俭、勇以开拓精神,鼓励他们在广州、深圳等更加广阔天地里薪火相传、成为走出围龙事业有所的时代弄潮儿。
(2013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