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家乡有很多池塘,据说,是当时祖辈父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挖掘的,目的是抗旱防涝,保障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村里的妇人们每天清晨,都会三五成群地结伴去就近的池塘洗衣洗菜,人们也会把吃得饱饱的水牛黄牛牵去饮
家乡有很多池塘,据说,是当时祖辈父辈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挖掘的,目的是抗旱防涝,保障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村里的妇人们每天清晨,都会三五成群地结伴去就近的池塘洗衣洗菜,人们也会把吃得饱饱的水牛黄牛牵去饮水,看着它们的尾巴在池塘里留下轻摆的倒影。老家门前就有两个的池塘,一个大些,一个小些,那里称不上是周梓杨的快乐天堂,因为他不是一个熟悉水性的小孩。族里人给周梓杨算过命,生肖属鼠,缺木防水。
有水的地方总有故事,村里的说法,什么世道都会有人想不开,吞金那是富贵人的做法,老百姓实在想不开只会去几个地方,喝药的喝药,上吊的上吊,跳河的跳河,撞墙的撞墙,更有那些说不尽的涉世未深的幼童因贪玩耍而失足成恨的故事。因此,有水的地方的故事往往也包含着悲剧的成分,也因此,在家乡,小孩子往往是不允许靠近池塘或者小河的。
正是有这样的传统的禁令,又有那样陌生的水性,再加上等到上学的年纪就搬到临近的镇上去了,因此对于门前的两个池塘来说,周梓杨是怯生的;对于周梓杨来说,两个池塘也是模糊的。甚至对于那个正对着老家房屋的小些的池塘而言,关于周梓杨还有一段惊慌的记忆,只是周梓杨当时并不知道。
无论是什么时候,男孩子都喜欢速度,快的速度,所以男孩子喜欢滚铁环,滚玻璃球,也所以无论是童车还是赛车,其消费者也往往以男性居多,周梓杨也是。在那时候,买得起童车的人家并不多。然而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更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农村,烧火做饭用的都是在山上耙来的柴火,用一个圆柱形的竹筐装着。有一天,一个冬天的某一天,这样的一个竹筐就成了周梓杨两兄弟追求速度的战车,周梓杨自愿地钻进竹筐,成了英勇而伟岸的驾驶者。门前是个小坡,很适合需要,周梓杨的兄弟连人带框一起推出,只见那框带人一起越滚越快,由于路面不平的缘故渐渐偏离原有的轨道,直奔池塘而去。从此刻直到被奶奶用竹竿连筐带人捞起,这之间一段的记忆对于周梓杨而言是完全空白的,甚至连他的兄弟这个始作俑者、肇事者、第一目击者的记忆都不甚分明,只是后来结合奶奶的讲述,才共同将散落的片段从多个目击视角整合成一个尽量完整的故事。
据周梓杨的兄弟隐约的回忆中最清晰的部分描述,当那筐沉没到池塘里没多久,还有一连串的泡泡冒出来,只是糊里糊涂的,他也没大在意,甚至不清楚人类是不能在水里生存,继续别的玩耍。后来晒完衣服的奶奶问起来,他才一脸憨笑和不屑,指着池塘说在里面……周梓杨至今也耿耿于怀,每当想起他兄弟那关键性的一指,总会联想到一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不是那时候的情景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急问梓杨何处在,兄弟笑指水涟漪”。被捞起的时候,周梓杨自然是不省人事了,被湿湿的棉袄包地扎扎实实,咳嗽了一个星期,差点驾鹤仙游了。这事故似乎更应证了那算命先生的话了,从此,家里人就更不让周梓杨靠近有水的地方了。
其实,这门前的池塘也没有太多的特殊的地方,除了浮萍滋长的季节还有满满的新绿以外,大部分时候水色并不鲜亮。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和鹅会很逍遥地嬉戏,但这对土生土长的乡村而言,又何谈美丽可言呢……
要说,关于这池塘的最美好记忆,倒不是池塘本身,而是门前那池塘下面的小河,那里更安全,更鲜活,周梓杨和那些表兄弟姐妹们能更多地在那里玩耍,也就是在那里,周梓杨听到了《捉泥鳅》的那首美丽的儿歌,池塘的水满的时候,小河的水往往也是最欢跃的时候。表姐一边在小河边的石板上洗衣裳,一边轻唱着“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似乎那一向沉静的池塘也随着歌声荡漾起来其实很遗憾,因为至今周梓杨都没有捉过泥鳅,但那歌曲依然唱着,飘摇着,回荡着,在山峦间的树林里盘绕,在树叶的露珠上轻颤,那些美丽的音符就在流水的起伏中一直漂啊漂,漂过山脚,漂向山的那一边,那一边的那一边,再不回来——像童年的时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