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的日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宜人,是中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因其独有的蓝天、碧海、金沙滩,被称为“东方夏威夷”。2013年7月2
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的日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宜人,是中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因其独有的蓝天、碧海、金沙滩,被称为“东方夏威夷”。
2013年7月2日至5日,我有幸在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小住几日。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位于日照市新市区东北部,这里集蓝天、碧水、青山、绿树和金色沙滩于一体,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融旅游度假开发、高新技术开发、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这里有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海水纯净、滩阔沙软、空气清新的滨海资源优势,这里有全区森林面积达23000亩、森林覆盖率为43.7%的优良生态环境,这里有让游人为天然造化之神奇魅力所折服的“神龟出海”、“温龙思乡”、“立马听涛”等形象逼真的海滨礁石群,当然,这里也少不了明媚绚丽的阳光。总之,当今海岸旅游的五大要素,即海洋、沙滩、空气、阳光、绿色,在此无不具备。
白天的山海天度假区,海风习习,波光粼粼,烟波浩渺,松涛阵阵,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与人类的欣喜愉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滨海游乐图。你乐意观景则观景,观景有不同的景,海景、滩景、树景、山景,并且每一道景色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你喜欢看人则看人,看人有不同的人等,有美女俊男,有老者童子,有官员平民,有学者商人,并且人人脸上的表情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喜悦与满足。
我是一个不喜欢热闹的人,我喜欢夜晚独自一人站在海岸边,听涛声阵阵如吼,听林雨唰唰如诉。撑一把雨伞站在那里,这边是大海,那边是森林,给人的感觉又和白日不同。一边是对大海无限神秘的畅想,一边是对森林几多幽深的猜测。我不知道大海里是不是有美人鱼探出头来轻声歌唱,但我却见过树林里成群的螃蟹,有的居然学会了上树。置身于林海之间,倾听大海的歌唱与密林的细语,顿时感觉它们就像两只巨手,扯紧了我的胳膊,向着两个方向用力,再用力,它们联合绑架了我,也绑架了我的思维和言语。
我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人生要常看看两样东西:一个是大海,一个是森林。我不能明晰其中的含义,也许是它们代表了大自然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也许是它们与生命的起源乃至人类的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众所周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经科学考证,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产生于海洋,只不过那是比较低级的生命,是一些单细胞生命形式。但是,就是这些单细胞的生命形式,逐渐演变成植物和动物,并且由低级到高级以繁荣的姿态一路演变进化而来。生物在海洋里诞生,又逐渐由海洋发展到陆地,直到形成今天这样生机勃勃的地球生物圈。这个过程经历了三十亿年以上的时间,我们人类几乎想象不出这个过程有多么漫长。
如果要寻找生命从水生到陆生的佐证,这也不难,我们从今天某些昆虫和两栖类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看出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变过程: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里,其成虫却生活在陆地,飞翔在空中;青蛙幼体像鱼一样生活在水里,而它的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
更让人惊奇的是,人类的胚胎在开始发育的时候,和鱼的胚胎极其相似,再继续发育,和哺乳类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发育到后来才具有了人的特征。人类的胚胎发育的过程,涵盖了“鱼——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样一个生命进化的过程。这一进化过程也是极其漫长,从鱼头上的鳞片到人头上的秀发,这期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巨变!
若把地球诞生至今的这段日子当成一年,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鱼类才出现,而蜥蜴则在十二月中旬出现,人类却要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21:00才出现。
如果联系生物这一进化趋势来看的话,大海也可以算是人类间接的故乡吧。
古人类学家让我们知道,人类远古的祖先是生活在树上的。距现在大约3000多万年以前,亚、非、欧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像海洋一般望不到边,浓密的树荫把天空都快遮满了。那时候,古猿成群地生活在树上,以果实、嫩叶和小动物之类作为主要的食物。古猿的前肢已初步分工,它们善于在树林间进行攀援活动,能用前肢采摘果实,并会使用天然木棒、石块,用树枝和树叶在枝桠间筑巢,偶尔也下地,勉强地用后肢站立行走。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在亚洲和非洲,大面积的森林地带变成了稀疏的林间草原,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由于环境的变化和适应能力的差别,产生了分化:一些古猿,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灭绝了;一些古猿,从森林的边缘退向深处,继续在树上生活,它们的后代,就是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而另一些古猿,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成群结队地来到林间草原,开始长期的地面生活,朝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这些直立行走的古猿,后来就进化成人类。
有个“昨天在树上,今天在地上,明天在天上”的谜语,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类。
我们睡眠的时候,偶尔会做一些从高处坠落下来的梦,这大概与我们远祖生活在树上有关,那种在树上睡眠的记忆随着基因遗传,还部分地留存在我们的大脑里。
由此看来,森林还真是人类名副其实的故乡啊。
古人类学家还告诉我们,人类的远祖——古猿生活在800万到1400万年以前;人类的近祖——南猿和猿人生活在20万到400万年前。那么,400万到800万年前这一段长达400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模样,又生活在哪里呢?由于这400万年间的化石资料极少,所以古人类研究中出现了一段“化石空白的年代”。
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利斯特·哈代提出一种假设: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大海中的海猿。正是在大海中,他们完成了两足直立、控制呼吸的进化过程,为以后的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发展语言交流等重大进化步骤创造了条件。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大海可就真的是人类的故乡了!
退一步讲,不管大海和森林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故乡,我们人类离不开它们却是事实。我们抛开它们的生态意义不谈,单是贝多芬的经典钢琴曲《致爱丽丝》的产生经过就足以引发我们对大海和森林进行深深地思考。
《致爱丽丝》这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