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永昌人,难忘安昌人
作者:编组时间:2024-11-13 23:41:36热度:0
导读:前言: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那场巨大地震灾难,使北川人辛苦建设的美好家园毁于一旦,流离失所的北川人经历了大逃亡后,被安昌镇接纳,安昌这个昔日的县城又由萧条变得繁华起来。随着北川新县城的建成,
前言: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那场巨大地震灾难,使北川人辛苦建设的美好家园毁于一旦,流离失所的北川人经历了大逃亡后,被安昌镇接纳,安昌这个昔日的县城又由萧条变得繁华起来。随着北川新县城的建成,大批居民入住,北川各个职能部门陆续搬入新县城办公,10月中旬,最先入驻安昌的北川县四大班子也将搬入新县城办公,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标志着北川县的党政职能全部在新县城—永昌镇运行。随之而来的是新县城一天天繁荣起来,而安昌镇却日渐冷清下来,然而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个曾经在最艰难的岁月给了我们立足和温暖的地方,那个连接着北川过去和现在的地方,那个承载着北川苦难与幸福的地方!我们整天挂在口中的民族团结和感恩情怀,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自身真实的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情感。仅以此文,献给安昌和那里的人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会与你们繁荣与共。
“5.12”特大地震灾难,把曲山镇和安昌镇的命运紧紧相连。曲山镇在天崩地裂那一瞬间成为废墟,以前的所有繁华都随着腾起的尘烟化为乌有,还有那些鲜活的生命也伴随大自然的怒吼声升入天堂,从此,历史给她注上“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符号。安昌镇自安县县城迁至花荄后,人气、商气急剧衰减,这个自明代以来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县城,奉献了她的绝代风华,以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造就了一代文学大师沙丁,养育了一代代安洲儿女,然而也改变不了被冷落的命运。当历史步入200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地震灾难,安昌镇象一位慈祥的母亲,再次敞开博大的胸怀,接纳着劫后余生的北川人,她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帮助历经灾难的北川人走向新生,从此,这里碰撞出无数让世人刻骨铭心的人间故事与心灵记录。
(一)容纳
与北川最毗邻的是安县,两县原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史以来交往密切。北川辖区内的擂鼓镇曾经隶属安县,很多北川人是安县人的亲戚,北川的女儿嫁给安县的男娃。安县的姑娘嫁给北川的小伙;安县的人在北川经商,北川的人在安县工作……两个县的人们,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北川和安县不仅是邻居,更像一对兄弟,像一对亲家,唇齿相依。
原来的安县师范学校曾为北川培育了一批批教育工作者,在北川的教师中,很多人曾经从安县师范学校走向教育岗位,成为北川教育界的精英,成为乡镇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当年北川在安县师范学校读书的一批批学子曾在安昌镇学习、生活三年,春天到圣灯山踏青、夏天到白水湖避暑,秋天到龙泉洞探险,冬天到七根柏野炊,安县起伏的丘陵和辽阔的平原风景陶冶着来自大山的学子。
地震发生后,安昌镇虽然自己也遭受了巨大灾难,但是她依然象一位善良的“邻家母亲”捂着自己的伤口在第一时间接纳遭受灭顶之灾的北川儿女。老县城运送出来的伤员汇集在原西苑中学操场上和安昌镇各个医院救治,一时间,所有的医护人员不分彼此忘我工作;所有能够住人的旅馆、机关甚至街道上都是灾民。那时,无论安昌人还是北川人,大家都是灾民,大家相扶相撑在巨大的惊恐中躲过阵阵余震。
5月22日,震后十天,北川县政府驻安昌镇办事处挂牌,北川各机关、部门临时搬至安昌,而伴随机关南迁的,是巨大的人流、物流。那时,痛失家园的北川人陆续来到安昌寻找栖身之地,安昌镇“红绿灯”处经常会出现斜挎背包、皮肤黝黑、一脸茫然的人群,那就是流离失所的北川灾民,他们的全部家当都在身上的包里,正在四处寻找落脚点。
随着失去家园的北川人迁入安昌镇,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山东援建大军也陆续涌入这个本已拥挤的小镇,从安州大道转弯处向西河桥头望去,整天都是攒动的人群,来往的车辆,使得交警鼓足肺活量吹出足以让行人听见的口哨声,不断挥舞着指挥旗,确保过往车辆平安行驶。走在安昌大小的街道上随处都看见印着“山东”字样的白体恤和迷彩服,还有夹杂各种口音的志愿者。嘈杂、拥堵的安昌镇上空混合着人群的汗臭和饭馆的油烟味。
安昌镇这位经历从繁华到冷落的小镇,以博大的胸怀迎接着各方儿女的到来,群众在街头自发地挂出了欢迎北川县委、县政府入驻安昌镇,欢迎援建大军莅临安昌等标语。安昌镇一时间承载着几万人休养生息的历史使命,这位慈祥的母亲虽然没有了曾经的雍容华贵,但饱经沧桑后更加展现出大爱无疆的精神,在肩负不能承受之重时仍然从容淡定,演绎着小城镇大舞台的精彩戏剧。
6月以后,这里成为北川的大后方,各个机关单位星罗密布地安插在安昌镇,那些曾经关门的理发店和闲置的农家小院都成为北川各单位的临时办公点兼生活点。
震后7月,阳光毒辣、热浪袭人……安昌镇十字口处,不断涌入的北川幸存者脸上呈现出凄惶和无奈的表情,手掌来回抚摸着身上斜跨的背包,深怕仅有的一点“家当”丢失。灾民们围成一堆相互打听着租房信息。但是小镇空间依旧,人口飙升。“窝”的问题,令幸存者们头痛不已、焦急万分。几经朋友和熟人介绍,朋友的朋友和熟人的熟人介绍,幸存者们终于从城镇向周边的农村发展,慢慢地安顿下来。城郊的沙金村、南丰村都租住着北川人。
(二)融合
北川重建,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新的机遇。渐渐安顿下来的北川人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安昌镇工作、生活,为灾后重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北川人的到来,让安昌镇一下子繁荣起来,沉寂了几年的小镇立刻变得车水马龙,生意兴隆。以前的小餐馆,除了赶集日,门可罗雀,现在老板忙得一天腰酸背疼,脸上整天却是乐呵呵的;以前菜农辛苦浇灌出的鲜嫩蔬菜很难卖一个好价钱,现在菜价翻出几倍,忙得菜农起早贪黑种菜、摘菜。
北川县委、县政府为了提升安昌镇的形象,与山东援建方共谋协商,整合援建力量,由山东威海市投资5000余万元,对安昌镇进行了风貌改造,注入羌文化元素,让这位昔日的县城再焕新颜,再展风韵。改建下水道,重修坑坑洼洼的水泥街道,城区的主干道成为柏油路,精心改造的步行街绿树成荫、商铺林立、人流如织、笑声不断。以前那些风化浸蚀的建筑物穿戴上了“羌族服饰”,在安昌街头,一字排开的北川老腊肉、羌族饰品、北川餐馆等透着浓浓的羌族气息,“羌汉一家亲”的餐馆更把北川人和安昌人紧密联系起来。每当夜幕降临,安昌街头华灯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