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置身于绿色旷野,醉醺之余,随手摘一片树叶,能吹出声音的人甚少,能吹出美妙音乐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陶渊明就是那稀罕之人,只不过他吹的不是树叶,而是桃源之梦。二枕着菊花的幽幽清香入眠,难怪其秉性也超凡脱

置身于绿色旷野,醉醺之余,随手摘一片树叶,能吹出声音的人甚少,能吹出美妙音乐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陶渊明就是那稀罕之人,只不过他吹的不是树叶,而是桃源之梦。

枕着菊花的幽幽清香入眠,难怪其秉性也超凡脱俗。菊对于陶渊明,与其说是花,不如说是心。冷香的菊花,在他的眼里,冰清玉洁,似乎容不得一点瑕疵,那孤傲冷峻,唯美至情,暗自独香的品性犹让他叹服。以至于他的宅边遍植菊花,一半为聚淡雅之气,熏其儒雅;一半为怡情明志,陶其铮骨。于是乎,在菊花的清香里打坐,他悟出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妙诗句,其意境之远,令人称奇。
恰如花未谢,情未央。横也菊花,竖也菊花。
东晋的罡风从阴暗的角落里袭来,裹着狰狞的寒气,把现实磨的锋利,还没等菊花吐露芳香,他就被视同稗草割弃。
原来,他虽饱读诗书,才学过人,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之志,大济苍生之心,但因出身庶族,加之性情倔耿,清廉正直,不齿于卑躬屈膝攀附权贵,他的抱负终与污浊的世俗格格不入,最终,他愤而辞官隐居田园,躬耕于荒山僻野之中。
那个悲愤的晚秋,月满西楼。全身而退的他,如吹落在地的菊花,虔诚地坚守最后一丝香气。弯弯的月亮下,映射出的佝偻样子,显得心事重重。
向谁倾诉?生性嗜酒的他,思绪的一次失态,巧然与桃花源相遇。
顿时,他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意外得到路人给的安慰一样,心里豁然开朗。而慰藉宛若一幅画,那里山川秀美,田畴肥沃,炊烟袅袅,富足安逸,熙熙为乐,悠闲自在。与尔今兵荒马乱,奸臣当道,横征暴敛,到处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人分三六九等相比,俨然是另一个世界……是打在菊花上的小雨惊醒了他,他回过神,一伸手,却已抓不到桃花源。他揉了揉额头,不禁愕然,做梦?幻觉?还是臆想?迷蒙之际,他索性把武陵渔人当做自已影子放进桃花源,像是故意既要在桃花源之中,又在桃花源之外,给人无尽猜想。
一杯浊酒,几番思量。鸿志虽在,心事难说。惑,惑,惑。
尔后,一个桃花源装满他所有的心事。犹如一朵野菊花在云端若隐若现,像似收藏了大地所有的秘密,既让人惊羡,又遥不可及。

而我初识桃花源,却是在悦耳的书声里。上课的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来校实习的老师。他进教室显得有些拘谨,走到讲台前,在黑板上写下稚嫩的“桃花源记”四个字。稍后,腼腆地端起书本范读课文。不知是他抑扬顿挫用的得法,还是他略带磁性的嗓音特别诱人,课堂里鸦雀无声。我头一次被古文的音律之美打动,那声音如音如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听时虽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但字里行间散发出的平和与自然美,如沐甘霖。
阳光一寸一寸溜进教室,空气中漂浮着暖暖的气息。他捧着书本边读边在教室里来回走着,读到兴致时眼里洇着光,音调也拨高许多,细细聆听,其字如画,画如景,景如仙境。
下课了,老师如释重负,课堂效果之好出乎意料,走出教室时,他脚步变得格外轻盈。我意犹未尽,仍坐在位置上,时而摆弄我那只漏水的破旧钢笔,想起自已昨日的梦。
说来可笑至极,由于钢笔不好用,一直想换只新钢笔,怎乃囊中羞涩,始终无法如愿。而昨晚竟梦见母亲给我买了一只崭新的金星钢笔,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因为睡得沉,醒来时嘴角竟挂着口水。缘于老师的绘声绘色,这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桃花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拿着钢笔,轻轻敲打课桌,望着黑板沉思:这亦或就是陶渊明的梦?一个世外之梦?
教室外桂树的花叶,像茅塞顿开的眼睛。我摸了摸嘴角,似乎还残留着口水的痕迹,不禁释然,日有所思方夜有所梦。
而梦里大都是自已的渴望,一时或一生的渴望。

以菊为砚,酒为墨,梦为笔,陶渊明勾勒出一幅世间童话,那里恬静而丰足,古朴而闲散,平实而温暖。是桃源又非桃源,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这或许就是他对现实的无声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