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窗翰墨冠枞川
作者:色迷时间:2024-11-14 02:14:51热度:0
导读:吴朝晴先生于2014年10月13日溘然病逝,令我们非常的悲痛,这是枞阳文坛的重大损失,也是枞阳诗词学会的重大损失。在吴朝晴先生病重期间,我和诗词学会会长唐志坚等人一同去他家看望。当时吴老先生躺在床上,
吴朝晴先生于2014年10月13日溘然病逝,令我们非常的悲痛,这是枞阳文坛的重大损失,也是枞阳诗词学会的重大损失。在吴朝晴先生病重期间,我和诗词学会会长唐志坚等人一同去他家看望。当时吴老先生躺在床上,身体显得特别消瘦,说话声音很微弱,只有弯腰靠近他时才能听得见,但神志很清醒。他拉着唐会长的手,说自己已经是油尽灯昏,不能再为学会出力了,一再嘱咐我们要进一步把诗词学会办好,要把《枞阳诗词》年刊办扎实。先生在生命垂危时刻,在人生弥留之际,还关心诗词学会的建设和发展,可见先生对枞阳诗词学会的感情至深和革命事业心至强的博大胸怀。令我们十分感动。
吴朝晴先生一九二七年出生,享年八十八岁。这应了“好人长寿,福有应得”的古语。吴老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建国前应聘于东至县教学。一九五零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县粮食局供职。一九九零年退休后,积极参加枞阳诗词学会的创建工作,先后任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枞阳诗词》编委,历时二十五年。为枞阳诗词学会的开拓、发展、培育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枞阳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不辞辛苦,鞠躬尽瘁,先生的功绩已载史册。同时先生还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诗词学会、安庆诗词学会会员。并积极为其撰稿。
吴朝晴先生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也无论生活环境如何,先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便是诗歌创作,并且长年笔耕不止,著述颇丰,先后出版了《枞阳咏》、《晴窗存稿》、《枞阳山水》、《晴窗风月》、《诗化浮山》等多部著作。并参加了《枞阳风雅》和《枞阳当代诗词选》两部巨著的编辑出版工作。其中,《枞阳山水》荣获了枞阳县县委、县政府首届颁发的《枞阳历史文学创作》鼓励奖。
吴老先生在《晴窗风月》后记中写到:“学问之道,远大深邃,穷究原理,探索渊源,惟有读书。读书要略:一在追求,一在积累。人生必有追求,要立志报国,敬业修身而自勉。”先生是诗坛大家,也是诗坛前辈,通古今,晓风云,于物于景过目即书,于今于史感慨辄生,挥毫成韵。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寻常景物和生活现象中,先生总能发现诗的联想,诗的韵味,把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诗意的糅合一起,所作皆锦绣篇章。先生把诗歌创作看作是自己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首诗歌的创作,这一切使得先生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先生不是在用文字写诗,而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写诗,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是诗,不是金钱地位。即使先生于1988年患直肠癌在合肥105医院治疗期间,仍写下病中8首,仅录一首,足以让读者感动:“苦辣酸甜都识遍,历经忧患乐余年。临渊履薄慎行止,激浊扬清织简编。教子耕耘勤奋进,居家和睦礼相延。凭天而论心无愧,病卧斜阳未悄然。”另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吴老先生因与诗友共同出版《引玉集》诗集而受到批判(后平反)。因此被派往白云岩七家山林场劳动。先生不因此蒙冤而停笔,面对充满生机野趣、足以熨帖心灵的自然山水,先生即兴赋诗:“顿起风烟混战忙,七家山水寄情长。晚归早起闲无事,偶步村头对菊芳。”先生一生中写下了大量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人民喜怒哀乐、枞阳人文史实与枞阳山水风情的诗歌。读先生的任何一首诗歌,不论是咏物、写景、抒怀、酬答,都能很快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因为先生有着朴实仁厚的心灵和博大的情怀,所作诗歌富于意象而鲜明生动。清代徐增先生说过,“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见其诗如见其人。”先生的诗歌正见证了其心灵善良和博大的胸怀。只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容纳山水和万物;只有豪迈的气概,才能视野宽广,胸怀坦荡。古人云:“蓄道德,能文章”。先生的诗歌正昭显了其高尚的人品和高雅的诗品。在一些随意吟出的小诗中,无不闪现出来。如先生的《退休》诗:“半纪风云案牍忙,赋归闲逸渐寻常。着钩转折摹名帖,觅字寻文作拙章。春雨堤沿芳草长,秋风篱畔菊花香。放怀极目江天远,好听渔舟唱夕阳。”又如二零零三年,先生应邀参加县统战部、县政协办公室联合举办的中秋茶话会上写了一首《即兴》:“枞阳浩气起风雷,历有贤豪济世才。湖水泱泱江水远,浮山霭霭山开。小康建设歌声壮,大道畅行景色恢。时庆中秋明月满,旅台赤子正归来。”我们在欣赏学习先生的诗词时,不仅要学习先生的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先生的人品和诗品。
我对吴老先生所有著作都拜读过,但对《枞阳咏》和《枞阳山水》这两本著作尤为珍爱。这两本著作中,最有份量的部分,还是要属先生的诗,一首首读过来,感受到先生笔触探向枞阳遥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又像是铺陈开了一幅幅壮丽美好的山水画卷。
《枞阳咏》,一九九八年出版。时任枞阳县委书记吴存荣同志亲自为该书题序。吴书记在序中高度赞扬了吴老先生著书功绩:“朝晴先生所著《枞阳咏》,通过细读,深为感动。一位古稀老人,仍能勤奋笔耕,成此力作,足见其壮志凌云。全集以诗咏史,厚古颂今,其热烈情感已溢于诗外,先生辛辛苦苦地为枞阳县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读了吴存荣同志对《枞阳咏》一书的高度评价,我对吴老先生著书的思想境界刹那间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吴老先生在《个人简历》中也记载了当时著书的初衷,他说:“在患癌症医治后,深知来日苦短,此愿尤为强烈。于是夜以继日,笔耕不缀和搜集考证乡土文化原始资料工作,开始著述《枞阳咏》,以诗文结合体式,记载枞阳有史以来境内名胜、人杰、物埠等资料,达十四万字。”吴老先生历近十年之长载,朝朝暮暮穷而不舍,还要克服年老多病,居住不便等许多困难。网罗本土古今文人、史实、景观、物产,考核原委,参阅资料近百种,达数万字,以诗颂文述,熔诗、文、史、志于一炉,著成《枞阳咏》。光曦先生曾作诗赞道:“我本枞阳人,不谙枞阳事。幸读《咏》诗,心中消凝滞。山川人与物,一一知所自。”可谓一书在手,枞阳史实风情历历在目。
《枞阳山水》一书,二零零七年出版,以记实为目标,为我们提供了完全崭新的枞阳地标文化。正如唐志坚会长为该书题序中说:“正是这本书的人文和艺术创新,使这本书具有了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成为了枞阳第一部旅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