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远离了城市的霓虹,却又在城市的荫蔽之下;洗尽了尘世的铅华,却又同样上演着世间的浮华。”这便是我对“稻河古街区”总体的看法。在众人看来,它仅仅是破败衰朽的建筑群,甚至是污濯不堪的陋巷。我想正是这份陋这
“远离了城市的霓虹,却又在城市的荫蔽之下;洗尽了尘世的铅华,却又同样上演着世间的浮华。”这便是我对“稻河古街区”总体的看法。在众人看来,它仅仅是破败衰朽的建筑群,甚至是污濯不堪的陋巷。我想正是这份陋这份朽,才能更好的展现它真实的本质,才能真正反映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意识形态。
稻河古街位于泰州市海陵区辖内,是泰州市早期的民宅聚居地。其建筑风格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民宅沿河而建。两个住宅群共用一河,河上有互通的石桥数十余座。桥头植有各色的乔木,诸如樟树,古柿树等。河岸上不远处就有一块河崖,石阶如犬牙参差有致。应该是早期古街人淘米洗衣的地方,如今已经空无一人,唯有些不懂事的孩童还在放纸船。桥下几只破旧的木船泊靠在那儿。
稻河古街因何得名不得而知。街头巷尾,同一个色调。都是青砖灰瓦,与城市的大千世界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故而置身其中,别有一番心境。可以说,在这样的民宅区逗留,你才能感受到古韵和民风。又岂是(桃园)老街可比拟的。古街很破落,两旁的商铺虽然难以保存了当时的韵味,但从店铺还是能窥探出些什么的。民宅区似乎很臃肿,像我这样一个北方居民,俨然是接受不了这么拥挤的住处的。但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无所顾忌。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吗。哪天他们到北方的民居瞧瞧,也同样会不习惯的。两地不同的风情元素,却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古街旁的民宅区往往是几个巷联成一气。顾家巷联着石头巷,朱家巷联着徐家巷,徐家巷又联着李家弄。置身其中,巷里巷外还真有些上海弄堂的味道。巷宽一米左右,可容两人并肩而行。青砖铺就就的路,平滑易走。眼看前方无路可行,近前有是一条平整的小巷。搁着几条巷子的卖菜的吆呵声,转眼买菜的生意人就在眼前了。这就是小巷的奇妙之处。青砖灰瓦的民宅,房顶上长满了瓦楞草和零星的一些瓦松。青一色的墙上早爬满了青苔。宅内皆有厅堂,过甬道便到正堂,其间多植盆景。可见古街人的生活情趣!
我踱步其中,民宅中有明清时的古宅。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宅,俯拾皆是。“同泰典铺”“祥泰棉坊”“温知女校”等旧址,早以贴上了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标签,后代的子孙依旧居住,依旧是柴米油盐的忙活。唯有小巷中的那些老人安祥的晒着太阳,温故着与古街的往事。
古街人文气息比较浓重。区区陋巷,我所看到的就有两个进士科第的故居。有几个正列为重点修缮工程,已经有工程队在整修。无意间到了清道光五年的进士钱桂森的故居,原宅总占地面积890平方。大部分都以脱落,只有前厅部分能住人。走进钱桂森进士的故居,迎面的便是一位白发苍桑的老婆婆,正在腌制白菜和萝卜。对于我的到来,似乎很淡然,娓娓地向我讲述宅子的历史和祖上做过的事。我到真得很惊喜,想这样的老人,年俞七旬,却依旧对我着黄毛小子如此的和蔼有佳。真算得上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故居的天井里种这一棵古柿树,光秃秃的。地上也有几片发黄的柿树叶,想是老人故意留下的,印证宅子的苍桑。离开了前桂森进士的故居,我在住宅门口感怀良久。泰州古老的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存,委实是很不容易的。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泰州市政府注重古街的修复工作,让那些沧桑的老宅得以留存后世。“稻河古街区修复工程”已在进行中。我们看到了“周氏住宅”“钱氏住宅”和“戈氏住宅”的修复,也将看到这座千年古城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