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春的遗物
作者:陆荣廷时间:2024-11-06 05:39:39热度:0
导读:题记:我不过是青春的遗物,我没有能力去停下即将跨过青春的脚步,只期望可以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提醒自己要记得,我的青春,我曾从这里,那样的走过。(一)我想,我不是一个好的写手。想想我的上一篇文章,已时隔
题记:我不过是青春的遗物,我没有能力去停下即将跨过青春的脚步,只期望可以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提醒自己要记得,我的青春,我曾从这里,那样的走过。
(一)
我想,我不是一个好的写手。
想想我的上一篇文章,已时隔三月有余。一个合格的写手,总是视文字如生命,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之下,也不会轻易放下手中的写笔,大有一日不写便如坐针毡的味道,不管心情是否烦乱不安,所处境地是否险恶嘈杂,只要握起笔,便可做到宁静恬然,行云流水,沉醉于文字。如今,我已不能做到心静如水,甚至一时都忘记了,我曾经是个写手。
我向来喜欢把文字说成是‘心情的符号’‘青春的证据’,诸如此。与其说我喜爱文字,不如说是更留恋青春。岁月如今走到了青春的尾巴,心中的那种惶恐不安愈发的强烈。当我悠然蜗坐在人生的列车上沉睡,青春的风景正一刻也不曾停留过的从身旁倏倏划过,睁开眼时,青春的终点已矗立在前方的不远。望着身后的风景,恍惚又漠然,居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我记起来时的路。我的青春,原然没有证据。
所以这两年来,我不停地在写,写散文、写回忆小说、写心情,把自认为该记住的那些人、那些事都保存在文字里,趁着还有一些残缺的记忆。我知道,我没有能力去停下即将跨过青春的脚步,只期望可以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提醒自己要记得,我的青春,我曾从这里,那样的走过。
很多朋友们都来问我,为何迟迟见不到新的文字,不免加剧了我的急躁,纵然狠狠的努力了一把,仍然找不到写的灵感,平日屡试不爽的酒精也无法让我平静,只有自己知道,笔下的文字来源于青春赋予我的梦想,如今青春已不再,我已沦为青春的遗物。
(二)
前日又做了恶梦,醒的很早,索性起床,总算难得的可以从容溜达上车,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行至海边,正赶上退潮的时间,海上显得很是安静,海水退去很远,往日淹没在海水中的礁石都显露出来,还零散着一团团的海草。那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好,没有阳光照射下的粼粼晶亮,整个海滩死气沉沉,一幅落魄的画面。忽然想起,已经很久的一段日子以来都没有这样关注的看一看海了。
想必又是岁月在作怪,以前的我是那样的热爱这片海,曾在寒风凛冽的夜晚,也曾在朝阳初升的清晨,在海边站一站,都觉得那是一种幸福。想必那时,自己真的还很年轻。
现在的年龄,的确不该再沉溺于伤秋惜时。只是这满地落寞,似乎触动了内心一份隐隐约约的情感。自己审视着情绪,未央歌梦已远。
那时,在某些心血来潮的日子里,我会到海边或者山上,望着天空中悠翔的鸟儿。或许或许,会在某个时节,绕到山下的公园,然后哼着歌,踏步而下。在春日里,娇艳的樱花,朦胧的美又使我忆起青春的惊艳。
而如今,在绝大部分日子里,我像其它的上班族一样,淹没在无尽头的琐碎之中,偶尔探出头来看场电影,然后在消费过自己的情绪后,缩回属于自己的蜗居中,喝着茶,对着电脑,以种种信念说服自己蛰服下来。
昨日的阳光还算暖人,尽管海边的风终日都不会停歇,我还是决定到海边走走、坐坐。熙熙攘攘的沙滩,有的躺在细沙里,有的坐上了礁石,大多是三五成群或是出双入对,像我这样独自一人的煞是少见。我拎份报纸,坐在路边的木凳,冷眼瞧着嬉闹的人群,望着远处驶来的油轮,海面稍有些风浪但也算平静。脚下的这片海,既陌生又熟悉,不变的是那随风忽近或远的浪涛声,不变的是那一张张灿烂而又纯真的笑脸,还有些许我的影子……
想着年少的自己,许多蒙尘的记忆又鲜明起来。我也曾是个热情、纯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啊!
(三)
其实,每每想敲打出悲伤的文字,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是想发泄一下内心的苦闷罢了。青涩的青春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无奈。真到了这么一天,青春来不及跟我做一个深情告别,便翛然离去的时候,颌首回望,纵然阵阵酸楚亦不愿与之告别。
因为,青春的离去,也就意味着我已不再年少,岁月的脚步总是无情的带走一些东西:时间、记忆、往事……,或许它带走的不仅仅是我的青春时光,还有那份独属于年轻的快乐,还有我的梦想。
青春,似乎刚刚划过我们的视线,却又渐渐离去。我们也许还未享受那份青春的情绪化,却已经走到了叛逆的末路。
年少时的我们,总认为独自去做一些决定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初中时,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读中专还是高中,选择中专,意味着安稳的毕业后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安稳的呆在这片熟悉的小天空;选择高中,则意味着又要面对三年的苦读,前途未卜,成则进大学继续深造、天高任鸟飞,败则回头无岸;唯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象牙塔下的多姿多彩,于是,年少轻狂的我把决定托付给了梦想。如今的我,早已离开大学校园多年,虽然偶有想象过如果当初是另一番决定的话,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子,但却没有后悔过。
因为那时青春属于我,有青春的地方,就一定有梦想。
高中时,自小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却阴差阳错的选择了理科,并没有十分的惊慌失措,因为心里晓得,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因为我依然年少。有谁能想到,十年后的我,才放下了手中的电笔,拿起了钢笔。为了这个自小的梦想,耗用了我十年的时间去实现它。或许,如果我坚持拿着我的电笔,如果电脑的文件夹里放的是电路图纸和程序,而不是管理制度和档案,如果我每天面对的是机器仪表,而不是形形色色的人,也许,我也早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不用再看着人家的脸色从一个小助理职位开始一步步爬起来,可我依旧没有后悔过。
因为那时青春属于我,而青春唯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就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来青岛工作,是我最难做的一次决定。因为几乎是没有人赞成的,反应最激烈的莫过于父母,我自小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突然要远走另一个城市,他们的担忧与不舍可想而知。身边的同事朋友也纷纷好言相劝,这份工作虽谈不上优越,却也稳定可靠,何必远走异乡、甘为异乡客?对于这些劝阻,我从没有争辩过,因为他们的关心都是对的;而我也从没有妥协过,因为只有我心里最清楚青岛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那儿不是我的故乡,却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