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征文】牡丹冠·群芳怨
作者:国歌时间:2024-11-13 16:10:39热度:0
导读:牡丹,百花之王,国色天香自风流。宝钗,眼观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红楼女儿国中,薛宝钗无疑是雍容华贵,艳冠众人的牡丹。她牡丹般的气质为她赢得赞誉无数,亦为她戴上了此生无法挣脱的枷锁,她牡丹般的华贵,抒写
牡丹,百花之王,国色天香自风流。
宝钗,眼观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女儿国中,薛宝钗无疑是雍容华贵,艳冠众人的牡丹。她牡丹般的气质为她赢得赞誉无数,亦为她戴上了此生无法挣脱的枷锁,她牡丹般的华贵,抒写了生命的传奇,亦用牡丹的孤独,隐忍了人生的痛楚。
她出身富贵之家,自幼的教育,家庭的环境以及自身的聪颖成就了她的端庄娴静,温婉大方的气度,再加上她“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的美貌,“罕言寡语,人谓藏愚,自云守拙”的性格,她便毫无疑问地成为封建社会最为“标准”的淑女贤妻。
宝钗的才华学识与黛玉不分伯仲,虽然从每次诗社的评选结果中看,宝钗胜的时候多于黛玉胜的时候,但是,这只能说明,宝钗的诗更符合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体系,说明宝钗运用词句的技巧略胜黛玉一筹。然而,黛玉自然的感情流露,诗句中的自然洒脱与浑然天成,是宝钗永远也无法做到的。
由宝钗作诗的风格,足以见她做事的风格。她八面玲珑,圆滑世故,以她的冰雪聪明在那个黑暗畸形的社会艰难地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以她的心机和手段在险恶复杂的人心前竭力维持自身的形象与地位。
我想世人无须指责宝钗的世故冷漠,也没有资格将诸多不公加在她的身上,她根本不需承受这样的后果。因为,即使在今天的世界,当我们的利益与欲望受到挑战时,甚至是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多数情况下选择的是什么?是想黛玉般固执的坚守自己的信念,执着于自己的心灵自由,还是像不得不戴上虚伪的面具,像宝钗一样为自身的得失而周旋奋斗?
答案无需多言。也许,我们由我们的迫不得已,可是,宝钗一样有着她的身不由己。
我们可以从书中的许多细节看出,宝钗并非生来就是这般冷漠淡然。如她也曾读过“淫词艳曲”,如“宝钗扑蝶”,那是她在书中唯一一次失态的表现,也是唯一一次真实的自己的体现,又如她对黛玉、湘云、岫烟等人发自内心的关怀。可见,她的冷漠与世故,是建立在不破坏封建礼教的前提之下的。她同其他青春女儿一样,拥有热情梦想。
所以,宝钗的性格,才是她最大的悲剧。因为她的聪慧,因为她的洞察世事,因为她的先知先觉,让她知晓在那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女人要想生存并且要得到幸福时,她必须要依附于主宰那个社会的男人,必须要迎合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体系。因此,当她面对她心仪的男子,同时也是封建家长们认可的她的丈夫——宝玉时,她运用女性温柔的规劝,希望能将宝玉拉回“正轨”,不料适得其反,宝玉因她的劝谏而渐渐疏远了她,离弃了她。
这也就是为什么宝钗不能得到宝玉的爱——她将自己的幸福放在宝玉身上,而黛玉放到宝玉身上的,是她的心。宝钗自动忽略掉宝玉的所思所想,从不去理解。换句话说,也许,宝钗根本不懂得何为爱情,她只是为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幸福打算。
公平地来看,黛钗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她们的性格行事不同,却又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她们都非常渴望幸福。只不过在追逐幸福的这条路上,她们选择了不同的方法。黛玉用短暂的一生抗争着、追求者,为了自己的自由与梦想坚持着,努力着:宝钗用一生隐忍着,放弃者,隐忍着心中真实的欲望与痛苦,放弃者自己的自由快乐和生命中无数美丽的风景,尽力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要求自己。可笑的是,她们竟都失败了,都悲情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又说明什么?只能是在那个社会,幸福于她们,太飘渺,太虚无。
世人将泪水付与黛玉,将怜惜付与晴雯,将叹息付与探春……而我,愿将泪水、怜惜、叹息全部付与宝钗。因为她的一生,牡丹不过是表象,牡丹花瓣下,掩盖的只是一个寸草不生,千疮百孔的心。她可以放弃所有,却单单换不回幸福。纵使身为群芳之首,也无法掩盖内心的落寞与凄苦,也无法填满心中的悲伤与空虚。
薛宝钗,注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人物。我们从她身上,可以得到许多对人性,对封建社会的深思。同样,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自己的目的,我们究竟放弃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