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房的变迁
作者:饿莩载道时间:2024-11-15 11:28:45热度:0
导读:近来全球金融海啸,我国房事也受影响而有一些动荡,各级政府和城市人都很关心。而“房市”一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近10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更加陌生了,因为农村的房屋都是自建自住,不属于商
近来全球金融海啸,我国房事也受影响而有一些动荡,各级政府和城市人都很关心。而“房市”一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近10年才出现的新名词。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更加陌生了,因为农村的房屋都是自建自住,不属于商品房之列。说起农村住房,这60年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就让我从我家的住房谈起吧。
我出生的小屋是我家已不知住过几代人的草屋。这种草屋在故乡非常常见,当地人叫它“圆蓬屋”。这缘于它的顶基本成圆形,仔细看实际上并非圆形,其四面都是斜坡,接缝初的棱角也不十分分明,故而说其是圆蓬。屋顶用草覆盖,草是很讲究的,很多人知道茅草屋,而我们这儿却基本不用,这或许是茅草并不好寻,抑或是成本太高,大多数人家还是就地取材用麦秸杆做屋面。麦秸杆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好梳理、泄水快,先将秸杆晒干,然后去枯叶,再码齐备用,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些配套的工具,当然也有专业的师傅,人们称他们“拍屋匠”。这个称呼是很形象的,在做屋面的时候确实是拍的。
拍屋面是建房的最后一道工序,要在木匠、泥水匠完成基础工作之后进行。我曾亲见人家建草屋的全过程。首先开展工作的是木匠,房屋的大小、规格都由木匠根据户主的要求确定下来。因为屋架都是木头的,柱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草屋也不例外。木匠要准确的将柱子竖立起来,然后用人字梁进行连接,接口都是采用隼卯结构,这种结构相当结实,在安上行条(横梁)之后,整个屋架就成了一个整体,跟现代的框架结构有些类似。这个整体屋架可以移动,我邻居家的草屋就是用搬迁的方式重建的,记得当时全生产队的壮劳力都参与搬迁,说是搬迁实际上是从一公里外抬来的,屋架的结实程度可见一斑。
在木匠确定了房屋的框架的同时,泥水匠也开始工作了。先在柱子之间挖槽,一般半米深就行了,接着由四人或八人(根据夯的大小决定)抬夯打基础,这时是最热闹的,大家一起整齐的喊着号子,粗犷而动听,只可惜那时尚小不知他们喊的是什么,现在会喊的人已很少了。基础夯实之后就开始和泥浆,这可是技术活,泥的选择、草料的配比、稀硬程度都要拿捏得非常准确。泥要黏土,有时要到地下几米处才能找到,草通常用的是粉碎后的稻草。泥浆和好后,在挖好的槽沟两边夹上专用的木板,将泥浆倒入其中,不断夯实,因而中国古代又有“版筑”之说。
墙体筑完后,木匠和泥水匠、拍屋匠共同合作做屋面。木匠的任务是在梁上钉椽子,有条件的用木头,没条件的用竹子。泥水匠则在钉好的椽子上铺上苇席,固定后在上面抹上泥浆,他们的工作就算完成了。拍屋匠也开始了自己的铺设工作,由屋檐一层一层向上铺,每铺一层都要用专用模板拍实拍齐,麦秸杆的根在下,头在上,密密的铺好,屋内就不会漏雨。做屋脊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做屋脊只能由技艺最高的师傅担当。屋脊做完,就意味着房屋正式收工。这种房子的好处是冬暖夏凉,就是过于狭小拥挤,光线也不好。可是对于孩子而言,这种房子还有其它的妙处,比如可以在土墙的蜂洞里掏蜜蜂,许多野蜂喜欢在这疏松的墙体上打洞,一到春夏之际就会嗡嗡嘤嘤成群结队漫天飞舞。我们则会找一个火柴盒,从竹园里掰几根竹枝到洞去掏,掏得多的为胜。在屋檐下掏麻雀和麻雀蛋也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掏到麻雀后用一根绳子拴住,到处捉虫子来喂,通常养不几天不是飞了就是成了猫的口粮。泥墙上干泥也有神奇的功能,它可以止血,小时侯玩闹时受伤是常有的事,并且是不敢告诉大人的,只要在大人回家之前止住血就行了,晚上没电,昏暗的煤油灯是看不出什么的。我就有一次玩铡刀时将手掌铡破,慌乱之间从泥墙上抓来一把干土抹在伤口上,再找了块破布扎起来,不久伤口就愈合了,事后好几天父母才发现,不过那时已经快好了,只是到现在我的右手掌还有一条五厘米左右的刀痕。也因为小时的玩劣,差点出一件大事,这也与我出生的那个小草屋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兴起盖瓦房的热潮。我家那祖居的草屋也被拆卸了,只是土墙没有推倒。这就成了我们几个小伙伴的游乐场,打仗、捉迷藏等,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不知是谁提议将墙推倒,大家立刻同意。当时是四个人,就喊着一、二、三一起用力,那土墙由于年代久远,墙脚已被雨水侵蚀去许多,因而在几次摇晃之后墙没有向里倒,而是扑向我们,我们见形势不妙立刻回头就跑,其中最小的一个伙伴还是被埋在了里面。我们三人立刻将他刨出,所幸听到了他的哭声,事后我们被家长关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禁闭,不允许再在一起玩了。
此后,那低矮的小草屋也从我生活中彻底的消失了。我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建了瓦房,结构跟草屋类似,只是宽敞高大了许多。但那座瓦房还是很简易的,外墙砌的是立砖,内山墙则是砖坯。用水泥柱子中间的“钢筋”是毛竹片!大梁是用自家长的榆树拼接的,椽子依然是竹子,盖的是平瓦。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地面,一个是屋脊。地面很奇怪,明明是夯平的地,住的时间一长就凹凸不平,并且很是坚硬,被罚跪的时候很不舒服。屋脊的两角翘起很高,我很不明白它的用途,后来听我的教授说这是我们这一地区对牛的图腾崇拜的遗留,我颇以为然,那两个屋脊着实像牛的两个犄角。我家在建挖房时还挖到一个古墓,据说里面是空的,只是墓砖变成了墙砖,棺材板变成了门板。看来那时的人们还真是百无禁忌。由于瓦房较简易,遇到大雨家里总是到处漏雨。又由于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改观,父母打算重新盖房,但盖什么样的房子却拿不定主意。当时很多人家在翻盖大瓦房,由三架梁到五架梁再到七架梁,房子越建越高,越建越大,终于也有人家开始建楼房了。然而,农民的保守意识使得许多人家不愿建楼房,甚至有人造谣说那最先建楼房的人家住进了狐狸精,一时间议论纷纷。关于我家建房的事也一直拖着,母亲想建楼房,很多亲朋好友劝我父亲建七架梁大瓦房。父亲终于作出了决定:让我做主!我当时也已上高中,父亲说:你已经长大了,并且这房子主要也是为你,你做主吧。父亲这话不假,农村人家,特别是有儿子的人家,房子是至关重要的。到取媳妇时人家来“看人家”已不再是敲敲米柜的问题了,看房屋大小是根本。
父亲最终真的听我的建起了楼房,为建楼房父母吃了不少苦。砖头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