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半是云
作者:沾手时间:2024-10-20 11:09:10热度:0
导读: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是空门佛地,是僧人的家。我是俗人,随波逐流走进九华山,一头撞进别人的世界,像是闯进别人的家……(一)肩头斜跨着小喇叭的女导游,摇晃着小彩旗,像牧羊女挥舞着羊鞭子。“牧羊女”事先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是空门佛地,是僧人的家。我是俗人,随波逐流走进九华山,一头撞进别人的世界,像是闯进别人的家……
(一)
肩头斜跨着小喇叭的女导游,摇晃着小彩旗,像牧羊女挥舞着羊鞭子。
“牧羊女”事先已经给我们做了记号——每人一顶小红帽。为增加保险系数,临上山,又发给每人一个塑料标记——旅行社的圆形标志牌,直径足有6公分,一再强调要别在左前胸。“牧羊女”还告诫我们她只认红帽子不认人,当然更认这个圆牌牌,谁要是跑丢了就自己想法子下山。
低头看胸前这个圆圆的小牌子,想起了童年时期的领袖像章。
一行人个顶个的像小绵羊,乖乖地紧随其后,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牧羊女”还算负责任,隔一会儿点一下数。
懵懵懂懂被“牧羊女”带进公元729年……
唐朝,新罗国金氏太子金乔觉到中国游学,也许是被九华山的明丽清寂所吸引,也许是对宫廷生活繁复纷争的厌恶,反正他再也没有回到原本属于他的那个金銮殿。
金乔觉隐居九华山,精心学佛,面壁苦修,终成正果,99岁圆寂,三年肉身不腐,关节尚可活动并有铮铮之声。他的弟子们据经书描述的菩萨瑞相“菩萨金锁骸鸣”,虔诚地相信这是地藏菩萨转世。从此,金乔觉太子成了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
一千多年前,金乔觉太子因厌倦人世的喧嚣而忘情于山林,他的苦行与功德成就了九华山。一千多年后,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山里跑,也想跳出喧嚣的世界走进无染的山林,只以为大山里是世外桃源,有着超然的宁静。哪知山道弯弯游人如织像步行街,特别是候乘上山下山的缆车,甚于在市里挤公交车。这是很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自己放着城市的大马路不走,偏要往大山里钻大山里逛?
九华山做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蜚声海内外,每年都有大批包括朝鲜和韩国人在内的中外游客来九华山朝拜观光,难怪九华山所有的标识牌都标有中文和朝鲜文,而不像其它旅游景点那样采用中英文做标识。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佛山已具现代化气息:山道铺成了柏油公路,一辆辆载满游客的大巴车盘旋而上,碾碎了大山的沉寂;汽车的大喇叭和导游的小喇叭不时在山林里涌出几分躁动;上上下下的游人熙熙攘攘;五颜六色的服饰彩云般在山头沟壑间飘来荡去;唧唧喳喳天南地北的话语淹没了莺鸣鹂唱。空灵幽静的千年佛山圣地少了些古朴,多了些时尚。
……
一泓清泉,纯纯净净,不大,自自然然地静默在山道旁。“高山上的小湖!”我很兴奋。不管是天然还是人工的,我都喜欢,喜欢这样的山水。
我驻足,我想纵身一跃,跳进湖中,将自己融化在青山碧水间;我想开小差儿,做一只离群的小绵羊,那样就能实实在在地投入山的怀抱;我甚至有点儿希望自己掉队,迷路山中,要么风餐露宿,要么栖息庙门,感受自然山野的清凉与温暖……
(二)
大自然的风云际会,生生不息,一切似乎都在流变中转瞬即逝。
三个月以前那场江淮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雪冰雨已经消融,但依稀可见它们的魔影,好多粗大的竹子依然直不起腰杆儿,弯弯的,大病初愈般喘息并顽强地支撑着。
竹子毕竟是竹子,依旧扬翠展绿,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也给它们自己展示浓浓的生命意象。青青的翠竹呵,雨后春笋拱破地拱破天的气势呢?绿绿的翠竹呵,不是说宁折不弯吗?
温润的南风吹来,树绿,草也绿;花儿开着,摇曳多姿;蝶儿飞舞,五颜六色;鸟儿叫着,婉转清脆;四面八方的人们也来了,繁盛空前。有歌儿唱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谁可以留驻这一切的美好?惟恐留不住,那就锁存起来吧——
密密匝匝的铜锁。山上小卖部的铜锁贵得吓人,朝山的人不在乎,不惜花大价钱买一把自己心仪的铜锁,虔诚地小心翼翼地结结实实地锁在山道的铁栏杆上,企冀锁住自己的一个心愿、一段情感、一个故事、一份美好,或者锁住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
如果有人试图打开铜锁,窥探里面的故事,看看坚硬的山石空旷的山道上留驻了什么,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谁都无法找到开锁的钥匙。
(三)
大殿里人特多,咿咿呀呀诵经声,佛烟缭绕中,灰灰的坐了一大片。细看,诵经人清一色年纪轻轻的小僧,有的还带着眼睛,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神圣与虔诚。
进佛山随佛缘。
“师父们在做什么佛事?”同伴很礼貌很在行般地问导游。“和尚们有啥事儿,念经嘛!”小导游比我们还俗。一旁帮忙理殿的居士,友善地告诉我们这是佛学院的学生在此做功课。
佛事忙的日子,附近虔诚的居士们便来尽义务,黑色的上衣,短短的袖子类似坎肩模样的标志服,有点儿像现实生活中的志愿者。一名“志愿者”顺手给我们几本书,谢过居士翻开书,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太多生僻字,不大好懂。
“人人一本难念的经”,那是说凡夫俗子的。出家人自在绝尘,超凡脱俗。可是,皈依的佛门弟子,超然了,为什么还要念这本难念的经?
问和尚,小和尚们专心诵经,心无旁骛,顾不得看我一眼;问菩萨,菩萨端坐莲花台,玉齿不露,金口不开……
猛然觉得:这青山,这竹林,这古刹,这灰灰的长衫,这居士的黑坎肩,还有这袅袅的轻烟,是那样的和谐统一,这里是他们身心皈依的地方,是他们的家。而我们之于这里,是多余的人。
像他们一样,把一颗心归隐在山里,我们做不到。大批的我们,要在世俗中追名逐利,营造幸福,只是将一份心思、一个心愿寄存在这里。可我们是否想过,这方心灵净地,岂能容纳世俗的痕迹!
(四)
在小彩旗的领引下,深一脚浅一脚,曲曲折折地行至崖处,心怵,顾得看左顾不得看右。你再怵,也得向前迈,不辨方向气喘吁吁地一步一步向前迈。有一点儿你得深信:自己终归是前行,前面更有别样的风景,前行!
游在山中,人在旅途。一切情愫如穿越岁月的浮云,关于飞黄关于腾达,关于繁华关于锦锈,关于疼痛关于伤害、关于惋惜关于忧伤,一切都豁然成流年的景点。岁月在风景里流转,春的温暖,夏的热情,秋的殷实,冬的严寒,统统嵌入心底,慢慢地磨砺,直到雨润珠圆。
多少人是多么坚定地带着理想去生活去攀登,可岁月终会将人变得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